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近访新闻泰斗闵凡路

(2012-02-06 11:26:06)
标签:

高级记者

钟雪灵

静夜听雨

落雪无声

新闻泰斗

闵凡路

新华社

原副总编辑

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

——新华社原副总编辑闵凡路先生退休后社会活动略记

 

记者 钟雪灵

 

 

这是一本厚重的书,你不用心研磨,便难以悟出其中精髓,虽洋洋万言也道不尽其中的精彩;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他有过波澜壮阔、万倾碧波的盛况,也有过干旱少雨、小桥流水的曲折;这是一盏肃穆的心灯,以血做油,以心做捻,燃烧自己,点亮智慧人生!

                                         ——题记

 

120日,天气晴好,还有两天就是大年除夕。新华社原副总编辑、现中华辞赋社社长、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闵凡路先生携时任新华社高级编辑的女儿闵捷和外孙李天阳祖孙3人回通化过年。

时隔6载不见,亲人们终于盼得与这位给家族带来无尚荣耀的名人再聚首,心中煞是欢喜。

因为去年1023日,凡路先生的爱人杜莲玉女士病逝,通化的兄弟妹妹们想让他回乡过年,一来享受亲人团聚之乐,二来也让他少些冷清、少些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之苦。凡路先生兄弟5个、姐妹4个,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上有一兄长。9个兄弟姐妹中有4个在京津,5个在通化——其中兄长在柳河县城。

一向低调的凡路先生祖孙三人这次返乡可谓来也轻轻去也悄悄,为了不惊动他人,他没有告知通化的老友,更没有让官方知道。因为旧有的渊源,记者事先得到消息,并于凡路先生一行抵达通化的当天下午,驱车前往坐落在通化新站附近的一座高楼——凡路先生的小妹闵少玲家探望,同时见到了凡路先生的女儿、外孙及弟、妹等亲人。一家人的热情周到与彬彬有礼,让我想到那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这是一处高层电梯楼三室二厅、150多平米的民宅,据悉是闵家兄弟姐妹中住得最宽敞的,所以凡路老师祖孙三人通化一行便客居在此。凡路先生看上去和半年前记者前往家中看望病中的杜莲玉阿姨时一样,依然是精神矍烁,思维敏捷,步履轻盈,面带微笑。全没有一点名人大家的架子。他亲切地叫着记者的名字,嘘寒问暖,一如唤着自己的女儿。每一次与闵老见面都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来可以受其人格魅力的感召与熏陶,聆听教诲,增长见识;二来可以感受父兄般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

每一次与闵老见面,记者心中都顿生万般感慨。

不是吗?眼前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渊博,学富五车、贯通古今中外,堪称新闻界泰斗——他创办并做总编辑的《半月谈》杂志发行量最大时超过724万份,是亚洲第一刊、世界第五期刊,他创办并做总编辑的《新华每日电讯》闻名遐迩,已是百万级大报;他参与创办的新华电视,如今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华电视新闻网。退休后,他更相继创办了《60分钟杂志》、《参考消息音像版》、《华商世界》、《法治中国》、《环球纪事》和《中华辞赋》6种著名刊物,在音像部工作的日子里,他还参与策划了日播电视节目《新华纵横》、《今日财经》、《国际专题电讯》、《天下天天谈》等。凡路先生的著作有《世界大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闵凡路评论集》等,主持策划的大型音像电视节目有《百年百事》、《思想解放史录》、《大使》、《石油风云录》等。曾获首届韬奋新闻奖提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可谓硕果盈枝、成绩斐然,令同行们望洋兴叹。

他智慧,乐观豁达、凡事随缘,从不追名逐利却无意插柳柳成荫,成就显赫功名——退休前,凡路先生一直在新华社工作,从翻译到编辑、记者几易工种,报道领域也从国际到国内,从“参考”到“公开”,岗位也从分社到总社,从杂志、报纸到电视音像,直到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国内部主任。正如他在《乐天赋》中诗句:“云聚致雨,水到成渠。天道酬勤,功至业举。耿耿此心终有报,且待山花烂漫期。”

目前,凡路先生担任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华辞赋社社长、华夏记者俱乐部常务副会长、《华夏记者网》编委会主任、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华慈善新闻促进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通化中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7项社会职务。最近闵老又被选为出席中央直属机关党代会的代表。

   在凡路先生担任的社会职务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是中华辞赋社社长这个头衔。为了创办《中华辞赋》,振兴现代辞赋,为时代放歌,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智慧并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人脉。

2011529日在中华辞赋北京高峰论坛上,凡路先生作了《辞赋传承创新之历史责任与时代要求》的主旨报告,引起辞赋界普遍好评与热议。报告从五个部分进行阐述:一、辞赋之兴,是国运之盛的必然结果;二、辞赋与时代同行,才更具活力;三、辞赋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普及与传承;四、辞赋文化传承发之历史重任,要靠政府、社会和众人之力推动,更需辞赋家及爱好者齐心协力;五、关于设立“屈原辞赋奖”。

凡路先生认为,人到老年,有一个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心态,既有益于健康,也有益于家庭和社会。正如他信手拈来的佳句:小庭闲步太极轻,书屋有兴走笔龙,追忆平生无怨悔,天下处处皆友朋。

 

附:

 

        闵凡路人生感言

                               

                (一)

 

   路在脚下,事在人为,敢与强手论高下,不信东风唤不回。

               

                (二)

  

   七尺男儿,生当报国,从不言悔,志在必得。岁月如歌,生命似火,进取为荣,奋斗常乐。

                

 

                (三)

  

    行万里路 ,方晓天地寥廓。读万卷书,更觉知识无穷。书林学海,风光无尽,纵横驰骋,其乐融融。

                

                (四)

   

   山可穷顶,学无穷期,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上,成功之道,便是永不停步,自强不息。

                

                (五)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乐于读书积累。官职短暂,事业久长,重在人心口碑。

            

             ()

 

智慧之花不败,思想之树长青,仁爱之心律动,创造之情奔涌。

            

             ()

 

 

博学,慎思,仁爱,达观。

 

(八)

 

 

豁达宽厚度人生,坦诚和善待友朋,事业长青心长健,功名利禄等浮萍。

           

            (九)

 

庭院学步太极轻,书屋有兴走笔龙,追忆平生无怨悔,天涯处处皆友朋。


注:此文同时发女性论坛

http://club.eladie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929670&page=1#pid186816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