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卢浮尔宫:我看柯罗的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

标签:
孟特芳丹的回忆卢浮尔宫油画画框藏画柯罗欧洲情感 |
分类: 俺们自己的故事 |
柯罗的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清新平素,是我在年青学画时的至爱。当年曾临摹多遍,最后几乎能不看画稿,都能默写下每一局部。
记得当年在开封上大学时,我挑选了一幅临的最满意的柯罗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我亲自为它制做了一个画框。想想怪感动的,一个天天拿画笔的文弱书生,竞从学校木工房偷了木条,趁晌午"叮叮铛铛"地订制了一个画框,然后煮皮胶沾上石粒、刷上金粉漆。在一个周末,兴冲冲地坐火车,一路逃票从开封掂到郑州的家里,挂在了当年破旧的家中。
感叹当时对艺术的崇拜,以及对法国画家柯罗的尊重。
可惜没几年,一位与母亲相熟的友人,在我不在的时候,客套地向我母亲大赞之后要走了,真叫我莫名其妙。
今天站在卢浮尔宫的藏画前,我感受着人生中似曾相识的亲切,那是一种从心里流露的亲切,神圣无比。
我偶发现,眼前这幅再也熟悉不过的油画,竞与我当年临摹的复制品的尺寸,竞大小不差上下。
心灵的感应相息相印,除了让艺术在我心里变得更加神圣,也更加感染着我。
正一/文/摄影于2010.6月巴黎卢浮尔宫
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
这一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五分之三,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在整幅画上,这三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凭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 ”艺术就是爱 ”, ”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 ”。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来源:http://www.schoolbest.com/html/xueshengyuandi/bkzs/ms/20070915/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