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优缺点

标签:
人民教师优点校车缺点学生王屋山校园 |
分类: 杂记 |
趁中秋长假,又去了趟王屋山石墩家。
二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去石墩家了。
石墩家是大专院校的美术写生基地之一,我每年差不多都要去好几趟。
那时我是黄科大学外骋教师,每年带学生去写生。当年一呆就是半个月,长点一个月。一般春天一趟、秋天一趟。
这次在石墩家,偶遇多年前常一起带队的校方红军老师。
互致问候。
红军仍然一如当年没变,以【人民美术教师】的身份,每年继续带领学生们来此写生。
言谈话语间,他仍充满着"革命"的热情。
而我早已没了当年的身份,浪迹江湖,成为一典型的大千社会中的【自由职业者】。从里到外,也早已丧失了"革命"的热情。
第二天在老乡石墩家吃晚饭时,红军满脸热忱地说:"我今天又爬上了山顶,我用了三个小时,累孬啦..."他游刃有余地伸出仨指补充道:"这是我今年第三次与学生一起爬上山顶喽..."
不简单呵,红军比我仅错(小)二岁,而我早己没了兴致。 回来时路过"小有河"这块路牌时,我与同行者说:"那年大概是九七年,山里下了几天的雨,路都堵死了。学校来接学生的校车进不了山,车只能开到这'小有河'..."
当时在山里呆了半月的学生,个个都如流浪多年的游子,各个归心似箭,谁也等不及了。天刚亮,学生们都打起了行李,整理好了画具,什么也不干等回了...
我毅然决定先存下较重的行李在老乡家,待天晴时再专程派校车来拉,其余人步行下山到小有河上车!!
呵,当年真是气魄雄伟!
从(王屋)愚公村至小有河,十几里泥泞山路,曲曲绕绕、翻山越岭,真像当年红军长征的队伍。
今天我不敢想当年,真的,那时我怎么会有那么坚定的激情和耐力,而且能那么果敢地做出这种决定。
记得石墩的老婆,一路手捧着馒头领队在队伍前列,我紧跟在后头。天还下着毛毛细雨,万一有一个学生滑下坡坡,我是承担不起的。
长长的归城队伍,走了近三四个小时,那场景至今难忘。
唉,真感叹我曾经那么能吃苦的当年。
今天我做不到了,我已不同以往。
同行的友人听到这些很平静,因为在他看来,我所描述的昨日,他无论昨日今日也办不到这些,因为他们从没当过【人民教师】,也从来体会不到一个【人民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山效应"。
友人很理智。
他说一生从事【人民教师】的职业人,有他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致命缺点,就是一生都把自己沉浸在“学生时代”。面对流水的学生兵,他们永远以为自己走在学科前面,从而使自己自以为事,从里到外流动着一种人文气质。
"学生时代",归结为人一生最单纯的时代,同时也是人一生中心理最脆弱的时代。由于校园里的"美学"散步以及优哉游哉的“摇篮气息“,让他们全身贯透着"师长崇拜",一生沉浸在“学生时代”里不可自拔,而很难真正意义上地成熟起来。
我深有体会。
正一 写于09.10.03日济源王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