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愤青者
(2009-09-25 22:21:00)
标签:
愤青口感所见所闻啤酒沙总欧洲中产阶级设计师和谐校园 |
分类: 身边百姓的故事 |
虽是第一次与沙总吃饭,但一见如故,互不陌生,话与话题都很投机。
我们要了两大杯店里自酿的黄啤和黑啤来品尝,因为店里的广告很凶,说是自酿啤是德国全套技术为之。
沙总笑了。
他说他几乎每年都去一趟德国,对欧洲,那是相当很熟悉。恰巧今年我也去了趟欧洲,虽没去德国,但离柏林也仅二三个小时的路程了。
品起自酿啤的口感,相比欧洲自酿啤的口感,沙总说这水平,也仅可能达到了欧洲自酿啤标准的五分之一。我和沙总都是喝过欧啤的人,品起店里的口感是差许多,都有同感。
[待查]。 据说德国啤酒自一八几几年,就有啤酒生产技术指标的国家宪法,限定了许多细节,大概对啤酒生产规定只准加入三种原料
现在口中喝到的啤酒,似乎添加剂多了些,有点直,缺少后味以及绵软的口感。
饭桌上除了对自酿啤的评品,还曲绕八拐的谈到了欧洲的人文文明,文化及自然环境,还有宗教文化,大都是赞叹之语。
我突然想起什么,我对沙总说:
(酒)桌上都是自己人,咱们又都去过欧洲,所见所闻都有共呜之处。但在有些场所,我建议咱们还是保守些好,尽量不要特谈欧洲怎么怎么样。对没有去过欧洲的年青人来说,他们听多了一定会说我们'崇洋媚外'的,他们也会当众贬人的..." "今天
沙总"哦"了一下,恍悟道"是呵,以前没留意,以后多注意。"
沙总心里不服我能感觉得到,没法子。
《xx之夜*设计师高层论坛》会上,主办方为了达到台上台下互动效应,特邀请了省内几位知名设计师,每人手拿无线麦克,随意地坐在舞台上,与台下的设计师对话。 记得前几年,哪年我记不清了,有次
我也坐在上面,旁边是安山兄。记得有杨彬、王政强、沙沛...其他还有谁我忘了。
当到政强发言时,政强偶说到巴黎怎样、怎样,又说到在飞机上遇到xxx,谈到了xxx问题...
未了,台下一位刚出道的年轻设计师,问主持要了无线麦克后,针对政强说到的"巴黎"、"飞机上"等词,毫无情面地开始了"愤青"!
什么"巴黎"?不说这,人家就不知出了国,去过法国嘛?"飞机上",为什么说在飞机上谈话?在哪不能谈嘛?不就是偏摆你坐过飞机嘛?
He!我瞅见听"直刀言"的政强,微笑地玩着手里的麦克,见他无奈地拿着手里的麦克在手里转...
政强是河南实力派设计师,去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做过许多顶级的项目设计。可他再了不起,也无奈于愤青者们的"单刀直入"。
我几年前,也开始注意些自己公开场合下的言辞,对人对事尽量不炫展、不渲染,平素地讲述所见所闻,一是本人水平本就不高,怕让人误解;二是怕"愤青"者们。因为有些事,在你看来是随口的小事,但在"愤青"者的心里就是不忿与伤痛,更科学地讲就是心理"不平衡"。
为了我们的"和谐",为了自己的心静,现在在许多公开场合讲话时,我是尽量不铺排,尽量做的实在、世俗和平和。
临出酒店大门时,沙总还"啧、啧"地说:"外国的天真是蓝,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亮!..."
是啊,你去过欧洲就会有同感。
不过,小心愤青。
正一 写于09.09.24日郑州
附:什么叫和谐?
刘欢语: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什么叫和谐社会? 正一语:群龙不见首尾,没有大穷、大富者。满大街到处是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