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研童书,外研社儿童英语乐园 |
和孩子一起走进图画书
文学的熏陶,艺术的享受,亲情的愉悦
聪明豆绘本俱乐部
究竟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跟卡通漫画、跟一般书里的插图有什么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
图画书里的图那么多,文字那么少,到底有什么可读的?
这些问题想必一直困扰着许多家长和老师,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图画书在英语国家被称为picturebook,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兼作家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是这么下定义的:图画书是通过大量的连贯性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或没有文字),互相结合来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童书。没有文字的、完全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图画书称为无字书,比如莫尼克的无字书系列。
定义比较抽象,不好懂,不如用实例来说话。随手拿起一本《咕噜牛》,翻一翻,便会知道:图画书通常被规定在24页到40页之间,每页都是由大量的图和少量的文字组成。要利用这几十幅图和少量的文字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玩,必须强调图与文的配合,强调画面的叙述性和连贯性,即图画跟文字一样,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因此在图画书中,图画即使不占绝对主导地位,至少也是跟文字同等重要的。文字仿佛串珠子的线,它规定了故事的主干和方向;而图画仿佛一颗颗珠子,故事的主题和细节都要由它来展示,图画书的意趣也主要由此体现。举个例子:翻到《咕噜牛》的第6页,小老鼠跟狐狸描述咕噜牛的样子,文字只说:“他有可怕的獠牙,可怕的爪子,可怕的嘴里长满了可怕的牙齿!”整句话都是“可怕”,而究竟怎么个可怕,必须通过读图才知道。在无字书中,完全靠画面来讲故事,对图画的叙述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这么一说,图画书的独特性就显而易见了。一般书里的插图,不管图多图少,都是以文字为主体的,图只是作为某段文字的附庸或体现,对故事没有推动性,去掉那些图画,故事依然完整。红泥巴的阿甲说得好:
图+文=一般有插图的书
图×文=图画书
而卡通漫画虽然也是以图为主,但每本书相对比较厚,图帧数比较多,且每页的图帧数和大小一般都会遵循一定的模式,比如四格或多格漫画;卡通漫画更多强调镜头感,用人物动作来推进故事情节,节奏快,看起来紧张而刺激;卡通漫画里的文字主要是人物对话,一般放在话泡里;卡通漫画与动画片一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还可以制作成三维立体的……等等。从这些来看,卡通漫画因为图的大量性、重复性和快节奏性,更接近于电视等快餐文化,很难让人把它们作为艺术品,细细欣赏、长久回味。当然,这些不能一概而论,现在也出现了一种追求艺术性的“绘本漫画”,比如雷蒙德的《雪人》。
图画书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它出现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开始充分发展,是新时代出现的、由传统的高品位的文学和艺术交织出的一种新样式。图画书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图画书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像《咕噜牛》的文字还琅琅押韵,难度更高。更值得一说的是图。图画书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所绘(卡通漫画和一般书里的插图既有手绘的,也有很多是拍摄的照片),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图画书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所以,图画书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