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12-01 20:10:51)
标签:

杂谈

窗北京的新家

 

在香港,人们说起“豪宅”,总离不开“海景”二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水泥森林里的最后一个梦想。

我在香港的房子,虽然称不上“豪宅”,但却间间向海,连站在厨房洗碗,都对着一湾碧水。我专用的书房,更是有一扇大窗,对准海面和海面上不断有航班起落的机场。可惜我最擅长的便是暴殄天物,两年多来,书房都保持着窗帘低垂的状态,窗外的海,一月也难得看上一回。
我也想附庸风雅,端杯咖啡,欣赏汹涌海潮和黄昏日落。但看来看去,总觉得不过是一汪时而浅蓝、时而深绿的水面,遇到晴天,海上反射的日光简直让我心烦意乱。倒是偶尔在夜晚,站在露台看机场上起起落落的灯光,猜想机上的人们今夜飞往哪里、落地的旅客又有哪些计划,更来得有趣一些。
在北京,我刚刚搬了新家,窗外的景色也从一片绿地换成了林立的住宅楼。如果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可能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但对我这个俗人来说,却正是心满意足。因为,窗外有了人,也就有了故事。
我喜欢站在阳台看对面的窗。周末的早晨,有些窗户已经打开,那是假日里也不偷懒的家庭;有些还紧闭着窗帘,有一间甚至安着通常在酒店才能见到的遮光帘,看来,睡个懒觉对于这户人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右手边有一户人家,在飘窗上铺了厚厚的垫子,还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毛毯,在某一个上午,我曾经看到一个中年女子躺在那个位置上读一本书,怀里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
有一户人家,从窗户推断,应该是宽敞的三居室,但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窗户都用报纸贴起来,十分怀旧。又有一户,在飘窗上摆满了盆栽植物,绿意葱葱,让我十分羡慕,但也想好意提醒一句,如果是卧室的话,最好还是少放一些“氧气竞争者”。
书房和厨房的窗户里楼群更近一些。我喜欢在夜晚看对面光明的世界。有一个房间,似乎是客厅与卧室合一的开间户型,双人床靠窗摆着,床边是一张沙发,再过去是电脑。每天晚上,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丈夫则在电脑前,也许是工作,也许是忙着玩游戏。
我隔壁的房间,主人还没有入住,但是家具已经搬来了。他们偏爱深色的木质家具,有一只仿古的五斗橱,还有一只地球仪形状的木雕装饰,十分别致。有几个早晨,我看到女主人拿着抹布,仔细地擦拭家具。他家的窗户常年打开着,应该是为了让装修的味道很快散去,看来,这间房子也很快就要热闹起来了。
窗中窥人,每个人都是一部戏。你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学历背景,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他们说起话来有哪些口头禅、是什么样的语音语调,也不知道他们做人做事有什么风格方式。我忽然获得了一双儿童般的眼睛,在熟悉的情景中寻找陌生的发现,一个从别人眼中审视自己的机会,一种与一切熟悉事物保持距离和陌生的奇妙感觉。
观察但不介入,描述但不理解,生活忽然多了很多娱乐的趣味。
好像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英国历史学家 Frank Welsh的《香港史》中,写到17世纪荷兰商人眼中的满洲贵族,他们是这样描述的:“在北京会晤一位高层满族官员礼部尚书——最神圣传统的捍卫者,这位文官竟然‘拿出一块半生的猪肉,旁若无人地吃得津津有味。他看上去不像王公,倒更像是屠夫’。荷兰人还发现满族贵妇同样缺乏汉人地礼节,一位‘高贵地鞑靼夫人……非常快活、随便……她拿起使臣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还把他紧身上衣的扣子几乎一直解到腰间’。”
你瞧,在用文化制成的窗中,中国人是多么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摩天翘停产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