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晚下班时,忽然决定一个人到餐馆去吃点儿好的。上个周末,小舅妈赞扬了“蜀地传说”的酸菜鱼,当时听得我口水直流,正好今天去试试。
我关了电脑,拎着包走到楼下的“时尚廊”,准备挑本小说佐餐。
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端本书就着,最好是小说,最好是没什么深刻哲理(至少不是那种每一句都让人猜上半天的哲理)、情节紧凑、用大篇幅描写主人公饮食穿衣的书,从《红楼梦》、《海上花传奇》、《九尾龟》,到俗得可爱的《梅次故事》、《领导生活》,如果能遇上叶广芩或者池莉的新书,就更是下饭佳品。倘若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宁愿一人与书共进餐。
“时尚廊”开张已经几个月了,书品质量实在一般,除了菜谱、画册,就是畅销书排行榜上那些雷打不动的大路货,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只有一次,和抒今在那里吃午饭,等菜的功夫,顺手从身后书架上抽了一本《肉体窃贼》,结果竟然是“吸血鬼女王”安妮赖斯的杰作,翻了几页就再舍不得松手,直接拿到前台结账。
但如果只是为了挑一本下饭的小说,“时尚廊”还是可以满足的。更何况公司每月都往我们的会员卡里打钱,不花白不花。
只逛了几秒钟,我就觉得这里变了。不仅仅是书架从横排改成了纵列,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书改头换面,今非昔比,其中很多都足以激起我“喝一本好茶慢慢看”(这是我看到好书时的条件反射)的欲望。采购部一定换了高人执掌——我这样想。
先是一本《合肥姐妹》,讲民国初年合肥张氏家族四千金的命运,我正对百年前的大家族发起兴趣,看到这本书就像瞌睡人遇到了枕头。再来是一排《私人生活史》,早两年已经有人向我推荐,但因为定价稍贵,我一直没舍得掏钱,如今终于可以用公司福利购买,心里美得像天上掉下个馅饼。
我抽出了一本《巴黎伦敦落魄记》。郝宁在两年前就向我推荐过这本书,当时借来翻了两眼,用职业病般的“扫描法”看了开头结尾,以“知道了”作为满足。如今终于有时间细细读书,真该弥补这个空了两年的遗憾。也许真正懂行的人会笑我,这本书应该去读英文原版,因为其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世纪初伦敦市井语言的总结和汇集,但单是看看中译本的情节和贯穿始终的幽默,已经足够令我欣慰。
再拿了一本《购物狂结婚记》。我曾经在香港买过这本书的前两集,那时还都是英文版,我完全是冲着封面上大大的“shopaholic”而去。彼时,我正负责杂志中的“物质宣言”栏目,Sophie Kinsella对物质孩童般的迷恋和好莱坞式的夸张手法是我写作时的灵感之一。今天这本,用来下饭,真是再合适不过。
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女孩儿走到我面前:“您是楼上办公室的吗?需要我为您介绍一下吗?”她个头不高,瘦瘦的,素面朝天的脸上颇有些书卷气。我确定,这是张新面孔,她是这些新书的背后高人吗?“你们换了书!”我说,“非常好,比以前好多了!”“是啊,我们重新选了书。”她很高兴地看了看我手上的两本,(我庆幸向外的那本是《巴黎伦敦落魄记》,)又从书架上拿起一本递给我。“这本《一个人的好天气》很不错。作者青山七惠是现在日本很当红的作家。”
我接过书,封面上写着:“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书的装帧很特别,最外面是一层手感细致的蛋清色薄纸,就像在日本买纪念品时店员常用的那种包装纸,里面是一层更滑一点的橙色纸,再里面是浅黄色的,最后,还有一层明亮的柠檬黄。每一层纸都比外面的高出一小截,就像和服的领口,层层叠叠,展现色彩的奇迹。书很轻,价格也很美,才15元人民币。
我决定今天先带这3本书走,再加上包里装着的、今天早上从当当网送来的《梅兰芳十九章》,这个晚上怎么都会过得很丰富了。其它的好书,等哪天专程开车来买,可以一大袋一大袋地搬回家去。
这个晚上,我用一顿酸菜鱼的时间读完了半本《购物狂结婚记》,然后又在摇摇摆摆的公共汽车上读完了下半本。回家,在书桌前就着西瓜,就着普洱茶,并最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读完了《梅兰芳十九章》,看看表,已是凌晨三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