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末晚上,当当网的俞渝发来短信,邀请我们这些朋友一起去看孟京辉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北京先锋剧场的大厅里,贴着这出戏的巨幅海报:“2个小时,600次笑声,全场观众人仰马翻。”是出喜剧,我轻松了。我不喜欢被迫流泪,也不想在深沉地工作了一周之后再看一出比生活本身更深沉的戏。
海报没有夸张,整整两个小时,剧场里爆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大笑。我也笑,可笑过之后,坐在黑暗里,竟然有泪水慢慢涌出眼角。
像音乐剧《猫》一样,《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亦是托物喻人:两只来自乡村的狗,带着热烈的抱负和单纯的道德,在都市里先后经历了富而不仁者的豢养、黑暗底层的洗礼和独立谋生的四处碰壁,当它们终于想要回到充满温馨回忆的乡村时,却发现自己也已经不再属于那里——它们追逐梦想而来,却在追逐的过程中,渐渐扭曲,迷失了梦想,也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梦想,然而泱泱众生中,又有多少幸运儿能拍着胸脯说上一句:“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过,既然是“梦”,又需要“想”像,它们通常都远远高于实际,即使不能实现,也算不得人生的失败。但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次可能,在现实的洪流中抓不住梦想的方向,数十年匆匆而过,直到尘埃落定、回首往事的那一刻,才蓦然发现,这一路艰辛地走来,却是离我们最初的愿望越来越远了——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
小时候,我的数学不算好,但却偏爱做几何证明题。所有的几何证明题里,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结果,解题时无需无限的冥想,只需要在起点和结果之间,连出一条又一条的辅助线。
后来,我渐渐发现,梦想其实也是一道几何题。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被赋予了起点:慈爱的双亲,良好的家教,优秀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或是超凡的乐感……而怀有梦想的那一刻,我们又拥有了结果。我们不断地积累、充电、寻找机会,用时间和生命画出通往快乐的辅助线。
我常常想起初中时数学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它让我在几何的世界里无往不利。她说:“由已知想可知,由求证想需知。”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对A或者B的选择,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念诵它,它是一把来自于理智的尺子,在现实与追求之间,为我画出一条最短的直线。
我们拥有什么?我们又需要什么?在攻城掠地、比拼赶超的日子里,我们有多少时间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在已知的起点上,我们为自己开发了多少可知的潜力?在追求的梦想前,我们又还有多少需知的条件?我们在冲动和偏见中空置了多少天赋的才华,又在彷徨和诱惑中制造了多少将我们引向歧途的“辅助线”?
生命是一条射线,只知起点,不知终点,无论前面有什么在等待,你都只能沿着时间义无反顾地行走;但生活却可以成为一条线段——我们用自己的意愿掌控它的两端:在现实中顺推未来,在梦想中逆推途径。
看完话剧的那天晚上,我们与孟京辉夫妇共进晚餐。席间,我问了廖一梅同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
她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只要你的心灵和梦想都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