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六)
(2013-01-07 16:56:41)
标签:
文化 |
分类: 禅,滴水藏海 |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2011年12月17日,记者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见到了涡阳一中毕业的几名在读清华学子。从这几位涡阳藉清华人的学习生活中,感觉到那种在沉默中不断积蓄力量的坚忍,感受到清华大学严谨务实的学术氛围和对科学知识的尊重。
王礼坤:祝愿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王礼坤,今年 18 岁,家住龙山镇大孔行政村 王曹坊自然村 , 2011 年高考成绩 677 分,全市理科状元第一名,现为清华大学机械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
来到清华园,第一眼见到王礼坤,就感觉他像一只捕食的“猎豹”,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向外弥漫着精力与斗志。他说,来到清华四个多月了,自己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从高中到大学,学习上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总的来说感觉还不错。大学的学习不像高中那样中 规 中矩,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安排调整,虽然刚来时有些不适应,但毕竟高中时就培养了一些不错的习惯,一段时间后也就融入到其中了。
谈到学习感受王礼坤平淡的说,大学是一个大熔炉,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一起做。生活在清华,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特别重要,我想这一点对我们涡阳一中来的同学根本不是问题,谁让我们高中班级集 体建设 的就好呢。生活的愉快,其他方面也更顺利,更容易出成绩。 来到清华之前,王礼坤说他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但来之后受到氛围的熏陶,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随着对汽车了解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到汽车工业发展的迫切性,因此特别想在汽车行业特别是发动机领域做点事,贡献点力量。
来到清华,王礼坤愈加感受到走到今天的不易,也愈加感谢母校 涡阳一 中和那些和蔼可敬的老师。最后,他说,没有涡阳一中的环境和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今天就不能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学术大师的讲座,享受其他学校所不能提供的宝贵资源。母校和老师付出了许多,就一定会有回报!我也相信,母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祝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段春晖:现在要脚踏实地的学习
段春晖,今年19岁,家住涡阳县杨庄家属院。2009年高考成绩686分,全市排名第一名,现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来到清华的两年多时间,段春辉自己感觉学习到了不同于高中的另外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自学。从大学之前对电脑软件知识的几乎一无所知,到现在能比较灵活地掌握电脑编程方面的相关知识,她感觉自己的收获是巨大的。
问她学习有没有压力,她非诚自信的笑了笑说,清华牛人很多,尤其是在我们专业,因此她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但压力同时也是她学习的动力,督促她更努力地学习。生活上,她依然保持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相处融洽,学习之余她也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总之,清华是一个让她尽情展现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她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企业家,不管理想能否实现,现在要做的仍然是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为以后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
“很感谢母校——涡阳一中对我的辛勤栽培,很感谢恩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没有你们,也就不可能有现在在全国一流学府中学习的我。做人不能忘本,我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此,母校和恩师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强有力的支柱。”这些话语,段春辉重复了多次!
秦月明:校园舞蹈队里的大忙人
秦月明,家住涡阳县建行家属院。2011年高考成绩673分,全市排名第二名,现在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自动化与测控专业学习。
今年的八月中旬,秦月明带着刚刚实现梦想的欣喜与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迈步走进了曾经魂牵梦萦的清华园。转眼间,一个学期也已经进入了尾声,这一个学期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生活也给了她颇多感触。
当初自主招生考试、艺术特长生考试、高考文化课成绩三项都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因此进入清华,秦月明成为了清华舞蹈队一队的一名队员。舞蹈队的生活远比她想象中要辛苦百倍。尚未报道,她便早于其她同学进校参加暑训,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近十点的高强度训练曾让她满腹的苦水。开学之后,由于各种演出与排练、训练,她从未过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周末。基训,剧目排练,给二队备课、上课,甚至周中,她还要在课后赶到排练厅练习自己的独舞剧目。
当然,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舞蹈队占用了那么多的课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她要比别人牺牲更多的娱乐时间。大学已经很少有人清晨起个大早去自习,而她就是其中一个。她会在七点半之前到图书馆等开门,会在别人选择去逛街时乖乖看书。
对于母校,秦月明心中自然仍是满心的怀念与感激。她说,那里收藏了她高中时的欢笑,记载了她曾经笃定的梦想,有她永远心怀感恩的老师。她希望母校能够秉承近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把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李曼:希望成为让父母骄傲女儿
李曼,今年 17 岁,家住涡阳县西阳镇, 2010 年高考 676 分,全省排名 78 ,现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8年连读。
眼前的李曼,身材比高中毕业生胖了许多。这个从小到大从没想过自己会与医学有关。而现在清华的学习情况挺好,生活上也渐渐适应了。业余时间爱好画画,担任生命学院学生会宣传策划,还加入了清华大学的爱心公益协会,打工子弟学校任课。今后的理想是成为能让父母骄傲女儿。
来到北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远离家乡。每每和同学聊起各自的家乡,李曼说,虽然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美丽的山水,高度发达的经济,但只有家乡给人一种温馨感、归宿感。但很高兴看到家乡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入学教育时杨振宁先生也提到了皖北的快速发展,让人振奋。
在这里想不想家?李曼言语里有点优伤说,“俗话说得好:落叶归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纵使北京再美丽再繁华,也终究抵不过我对故乡的情意。在清华遇到老乡,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想说,故乡是我永远的归宿,因为那里有我最亲爱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我将来也会尽己所能为故乡做贡献!”
韩琦男:明年将去香港大学交换学习
韩琦男,19岁,家就住涡阳青年路。2009年高考成绩677分,全市排名第2,现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学习。
周坤:清华大学保送的北大研究生
周坤,今年22岁,家住涡阳县牌坊镇,2008年以668分的优异成绩夺取涡阳县理科状元、亳州市理科第二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已被报送为北京大学研究生。
“能在大四毕业前经历这样的历史时刻,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周坤正在忙于毕业论文的周坤无限激动和感慨!他说,清华的活动很多,从班级到学校,从学生会到社团。如果你热衷于参加活动的话,你可以一周七天全在奔波,如果你不想的话,你可以每天沿着三点一线静静地学习、生活。不过大部分同学都会加入一个或两个小团体,不算多也不算少,为了锻炼自己,为了体验生活,也为了在大大的清华园里找到归属感,找到家的感觉。
因为从小就向往着支教,他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加入了爱心公益协会,每隔几周他和同学们就会发动同学们把用不到的衣物捐出来,再把它们送给需要的人,有时还会去照澜院陪护老教授……爱协是个有爱的大家庭,在那里他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孩子们的笑脸让他明白以真心换真心的道理,也让他在大学的生活充满了爱和温暖。
离开故乡近四年了。虽然故乡远不比北京城的繁华与发达,但故乡的人情与风土,仍使他心心念念。作为乡村里走出的孩子,他说他会带着自己的梦想,继续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为故乡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马上又要开始新的研究生生活了,周坤说他将继续努力,把学习成果绽放于更大的舞台时,再回顾这一程,虽然流过很多汗与泪,无数次感觉累的精疲力竭,但他也收获了更多经历与欢乐,这是他用汗水在清华大学的土壤上浇灌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