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

(2009-03-15 15:03:13)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佛教文化

奉祀为救百姓而献身的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


          白龙江畔话白龙庵


白龙庵祖殿
http://fzen.fznews.com.cn/fzwb/20080802/curdayimg/WBA21020A.JPG

 

■陈志平文/图

 

  

 

  旧时,福州城内外供奉五帝的庙宇有十多座,俗称“九庵十八涧”,如海防前的复初庵、帮洲的方慧庵等,白龙庵也是其中之一。白龙庵,位于福州台江区苍霞街道地段,古时台江称白龙江,据传是闽越王余善在此钓得白龙而得名的。后人在此建白龙庵,奉祀为救百姓而献身的五位书生,人们尊称他们为“五灵公”。清道光版的《福建通志》载其所祀五帝:“设像五,其貌狰狞可畏。”郭白阳的《竹间续话》卷二解释:“五帝之姓为张、钟、刘、史、赵。”

 

  白龙庵始建于明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重建,原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由戏台、天井、钟鼓楼、大殿、后殿、临水宫、文昌阁等建筑组成。“文革”其间,被学校占用。1980年,大殿前被拆除改为教师宿舍、大殿被改为活动厅。幸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捐资芳名碑与大殿里的石柱对联被有心保护了下来。石柱对联曰:“威镇白龙职统阴阳尊主宰,诏衔丹凤典崇祀佑生民”、“人间善恶有报因果明是非,焚香祷告求神普降福寿宁”、“镇守白龙临福境,威灵显应佑良民”等,讴歌了为百姓献身的“五灵公”,读后令人沉思。

 

  后由于苍霞棚屋区改造,为保护历史古迹,尊重群众信仰,乡民在三县洲大桥北岸堤外,建了白龙庵,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殿中供奉着五灵公。其中,张帝脸为金色的,钟帝脸为棕色的,刘帝脸为白色的,史帝脸为绿色的,赵帝脸为红色的。五灵公脸上有瘟毒发作的标志,五人手中各执扇子。塑像为软身,高约二尺余,身着龙袍坐在銮驾上。在此五尊五灵公的塑像前,还排列有五尊小型、高仅尺许的五灵公塑像,据说,这是乡民去台湾离福州时,将家中供奉的神像移供在白龙庵内。

 

  历史上,白龙庵有传统的六月会庙会。据记载,庙会场面十分热闹,有演闽剧、踩高跷、奏十番等。如遇瘟疫流行,就进行“出海”仪式,“出海”前要举行游村,并将纸船送到苍霞洲闽江边焚烧,意寓送瘟神出海。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的改善,瘟疫早已荡然无存,“出海”活动被取消,也就不足为奇了。

 

  白龙庵在台湾颇有影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白龙庵见证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亲缘和法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