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救灾指挥”改为“防灾部署”呢

(2012-07-24 14:19:53)
标签:

杂谈

一场暴雨,虽说是61年未遇,但是去年那场暴雨的警示一年过后就全忘了么?

 

2011年6月23日,那天我被困南三环马家堡附近,也曾战战兢兢涉水开车,最后不得不弃车趟水回办公室附近的同事家过夜。第二天清晨五点开车回家,当时南三环上还停有被水淹了的汽车。

 

一年过后,北京市新的配套排水设施标准有没有提高?北京原有排水设施有没有实质性的改进?我们都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两天,媒体大量报道的是灾难现场的回顾和救灾感人事迹。

 

我知道作为一个企业,产品的好品质、企业的高声誉是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预防或者说管理处来的,而不是产品出了质量问题召回修理出来的。

 

那一个城市的管理者的公信力或者说被民众拥护的能力从哪里体现呢?不能只靠他在救灾指挥的时候振臂一挥、更应该来自于之前的防灾部署、平日里的城市建设规划,使百年一遇的灾难防患于未然。

 

不论有多少歌功颂德的感人事迹,也换不来那37条或者更多的人命。

 

37条人命背后是上百名亲人的伤痛,是五十四个甚至更多的破碎的家庭。希望他们的悲惨遭遇能换来城市管理者的警醒,不要仅仅“郭金龙:当前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善后维稳上”,还能记得更急迫的工作是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还能记得今后的城市建设把民生、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不用经常救灾、也不用救灾后还要维稳。

企业只有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好关,才不用产品出了问题再召回、维修,道歉公关(维稳)。

 

北京的民众比暴雨更容易被“维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