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聘的一点感想
(2012-06-29 14:47:07)
标签:
杂谈 |
近来公司产品研发进展缓慢,慢得的已经影响了市场销售的机会,已经到了人家拿着钱等我我们调试、测试好的地步。可是,研发跟生产不同,催不来,催了也没用,可能就是那一层窗户纸,他们捅不破、看不透,我也帮不上忙。
但是,从他们做事的风格上,让我对今后招聘员工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的职场人士,特别是作电子产品或计算机产品的人,大多数都是通过考试筛选出来的。他们在每次期末考试或者像高考这样的大考中,对自己分数和自己在众多考生中位置的估计方式,对其今后的工作是有影响的。
分类:
A类人:对自己能够正确估计,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而且自己的能力也较高;这类人估分得90,考试也得90;
B类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很高,但是,能力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稍逊一筹;这类人估分得100,考试得95;
C类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盲目乐观,但是,能力有限;这类人估分得90,考试能级格;
D类人:对自己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其实自己的能力很高;这类人估分得60,考试得95。
这四类人目前在我的周围都有,从公司用人的角度看,大家肯定都愿意用第A类和B类人,但是,这样的员工很难找到,薪酬高,养不起;所以,很多企业退而求其次,选择C类和D类人。
如果C类人和D类人能够很好的合作,那就是花两个人的工资招了一个A类或者B类人。其实,跟高薪聘请一个A类或者B类人是一样的,但是,风险还是很大的:还有可能因为C类人和D类人配合不好,造成C+D<A/B的可能。
个人感觉,B类人多半毕业于那些顶尖学校,名字就不提了。
A类人因为太理智,缺乏冒险精神,在大多在稍逊一筹的高校。
D类人明明是可以进顶尖高校的,却跟A类人一样考取稍逊一筹的高校。
C类人自然是普通高校了。
招聘的时候,如果不能在短短的面试时间里了解应聘人的性格信息,看毕业的学校和他对自己的能力、学校的评价,大概也能猜出一些性格的倾向。
此感来自于老公对我今后招聘员工的建议:能高薪聘请一个QH、BD的,也不找两个DK的。我纠正,我公司研发人员不全是DK的,是DK和TD的。哈哈
没有对任何学校攻击的想法,老公自己也算半个NK的学生,只是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