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阿鸣(老正他妈)

(2007-07-17 09:25:05)
首先声明非常感谢阿鸣的回复和忠告!但是,我真的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学前班,我是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人,呵呵!
 
回复如下:“今年大班吗?我的经验教训是,如果今年要上学了,学习一下小学内容很必要啊。上学以后课程进行的很快,如果一点没有接触书写和汉语拼音,孩子跟的会很辛苦。老师会照顾大多数孩子,进行的比较快。尤其是书写。现在大多数幼儿园和家长都会让孩子去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我们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书写学前三百汉字,还有汉语拼音还有十以内加减。还有,老正也是这种有外教的私立幼儿园出来的,到了小学阶段,纪律问题很严重。他们习惯了不拿老师当外人,想说什么就举手。有问题就马上提问。尽管综合素质很不错,但是纪律,让老师和他们自己都很痛苦。最后半年,如果可能,让孩子去公立幼儿园接受一下幼小衔接的补习吧。如果想让孩子上正常公立学校不是与国际接轨的学校的话。我相信,北京的情况,应该比我们这里更严重。”
 
记得自己上学前,怎么也记不住7+8=15(我女儿现在会算了,但是不是老师教的方法,而是自己捉摸出来的:因为7+7=14,所以7+8=15),但是,我还是被当地的一家区重点小学接纳了,这之后,我一直是班级的中等生,20-30名这个样子。爸爸、妈妈好像对我的学习也不是太紧张,偶尔会因为马虎挨爸爸的“扫帚嘎达”。
 
姐姐上学很早,五岁四个月就上学了。因为奶奶是小学老师,姐姐又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上学前她就完全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够自己读报纸、算一些加减法(肯定会算7+8)。姐姐上课因为老师教的东西自己会,再加上年岁小坐不住,在班级里也是中等生。但是姐姐上的学校是市重点,这点比较好。
 
关于上学前班,上周姐姐来也明确反对,因为她觉得她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老师讲的生字,一是自己会写,二是自己当时太小笔顺没掌握,但是又不情愿按照老师教的改。至今,她还有写字不按照标准笔顺的现象。
奶奶当时没有教姐姐写字,只是认字,因为就怕她上学不想听讲,可是现在的学前班根本就是把小学一年的课本拿到大班讲,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不就等于“蹲了一级”么。
 
邻居中有一个小学老师,也不主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前班。因为他说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只要智力正常,没什么孩子学不会。至于写字,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写出来就行。因为今后的社会除了签名,没什么东西自己写了,有电脑帮忙。
 
但是,在孩子上学之前,让孩子继续自由的生活、随意的发展却是很宝贵的。我相信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一定都不会是文盲、一定都会算算术,但是却不是人人都能保留发散性思维、具有创造能力。这些,恰恰是小的时候需要大人们悉心呵护的。
 
我经常关注阿鸣家的老正,真得很不错了。特别喜欢老正的顽皮语言和对权威的挑战。至于纪律,我本人就不遵守纪律,所以到希望女儿能够突破那些死板的框框,女儿却太拘谨,见到厉害的老师就像见到了猫。
 
今天早上广播里说,辽宁教委明令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一方面是幼儿园的老师唯利是图,办学前班多收费而且可以不用动脑筋跟孩子做游戏,另一方面也是家长们的要求造成的。真的提前学了些小学的课程,孩子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么?不敢说!
 
我的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上下午班。上学的时候就要到了,我还没写完老师要的生字,爸爸做好了中午饭,让我自己吃,他帮我写作业。我也会这样的,其实,那些生字没必要每个写两行的。当时就是阿鸣说的因为上学前没有练习写字,所以写得慢。
 
我个人觉得上学前班真地对孩子没有好处,不然小学为什么不从5岁就入学呢。
 
老公这个从小到大都是保送生的好孩子,也支持女儿不上学前班。他觉得要珍惜现在的时间给女儿多读些书(女儿通过《探索》了解一昼夜的变化特点,女儿通过《鳄鱼爱上长颈鹿》知道爱一个人需要付出很多。),让女儿用水粉在夹宣上感受色彩(而不是幼儿园老师交给她的标准的画太阳的方法),让女儿弹弹钢琴感受音乐(顺便增加女儿的自信心),让女儿到户外或者天南海北的旅游感受大自然、感受快乐的童年,让女儿随着音乐欢快的跳舞,让女儿坐在马桶上,对着卫生间的暖气,给自己和暖气讲故事。这些才是5岁的小女儿应该做的事情吧。
 
再次感谢阿鸣的关于房地产知识的指导,我的一个银行的同学也告诉我,有钱没钱都要买房子,因为通货膨胀,货币在贬值,只有不动产才能升值。可是,我现在住的房子太大了不好出租,我考虑贷款买套4居室,这要房子慢慢卖个好价钱,呵呵!其实现在的房子单价已经翻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