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片子续

(2011-10-19 10:09:11)
标签:

北京话

文化

北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
  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国语等)以北京话为基础。尽管如此,北京话和普通话还有一定的区别,华北官话的内蒙古方言、东北官话哈尔滨话要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曾受到满式汉语的一定影响。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在下层居民中保留更多,常被上层北京人贬称为“胡同儿的话”。也经常有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来形容北京话。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的北京话已经不同于20世纪初期的北京话,(如老舍、爱新觉罗溥仪等人的录音),但是在京剧念白中的北京话,仍然使用近似清宫廷中的满式汉语,音韵与当代北京话相比显得更轻快。

  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儿不露脸儿。”这是一个北京哥们儿编的顺口溜儿,从中不难看出北京话的特点。

  北京是千年古都,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极富有本地特色的京腔京韵北京话。北京人说话爱加儿化音;闲谈中总会蹦出几句密码一样的北京土语

  这带儿化音的北京话最起码在一百年前咱们老祖宗就这么说,老北京话里的儿化音真是门儿学问,说话哪儿带“儿”,哪儿不带“儿”,没准谱儿!这绝不能乱加,例如北京的地名,西便门儿就要加,前门,天安门就一定不能加,如果乱加说错了,让挑理儿的人听见回头一准儿说您怯勺。

  药方儿、片儿汤话、闷得儿蜜、猫儿腻、肝儿颤、坦儿哄、烟儿煤、点儿背、碗儿糕……儿,还是不儿,这对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来说,都是个问题。

  北京话确实很好玩儿,有句话说“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说的是北京打招呼的方式,东城人见面儿第一句话是“喝了么您呢”(北京人有早上喝茶的习惯);西城人则会说“吃了么您呢”。论起来,要真说北京土话,您都不见得明白人家说什么呢,打个比方,有人冲您说,“瓷器(器轻声),这哪儿去呀?”听懂了吗?人家是跟你说,朋友(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那是好朋友的意思),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呀?

  除了爱说些密码式的土语,北京人还有说俏皮话的传统,一张嘴,这俏皮话可就跟着来了,两口子吵架,这进来劝架的先来一句,“呦,这怎么话说的,您这可真是饭馆的菜,老炒(吵)着呀!”就这一句,许吵架的两位就都能逗乐了。

  要说老北京嘴上的密码,真是三天三宿也说不完,要是您真想破解北京话的密码,还是找个北京人坐下来沏壶茶和他神侃一会儿比什么都管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京片子系列
后一篇:这里是北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