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京剧演唱的修养》作者 傅希如

(2017-08-16 06:39:34)
标签:

杂谈

傅希如" />

《浅谈京剧演唱的修养》作者:傅希如

京剧中的演唱是需要修养的,每一个演唱者其实都肩负着导演的使命。

纵观全剧,合理安排每一个唱段十分重要。要想做到有详有略,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大到整个剧的节奏,小到每一句的处理,演员如果没有对戏的充分理解,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是很难做到的,也就不能使观众从心底喜爱。所以,“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这句老话是非常准确的。

我说的演唱的修养要从几个方面谈起。

一是技术层面。可能有人会问:既然都是技术了,还需要修养吗?回答是肯定的。白居易有句诗形容琵琶的美妙,“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认为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过人的音乐欣赏力,珠落玉盘固然是动听的,但单一的一种声音尚不能称之为音乐,而大珠小珠正是一种音乐的节奏和处理,有轻有重,错落有致。有些演员嗓子很好,但声音缺少变化,自始至终一种音色,或者一出戏喊到底,虽然获得鼓掌叫好却难留余韵;又有些演员某个水擞好听,便不分青红皂白,一用到底,反而使人生厌。同样是使用擞腔,余叔岩先生就十分节制谨慎。他善于运用擞腔和擞音,但绝不是逮哪用哪,而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绪的需要,时而干擞,时而水擞,有时一句腔里连续几个水擞,有时却一整段里一个水擞都没有。每一个腔中硬擞和软擞交叉使用,使人印象深刻但绝不雷同。而且,同样是水擞,情绪激动的时候就稍大,平缓时就若有若无,十分巧妙。当然,掌握技巧并非易事,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千百次的磨练,但要想做到有技巧而不卖弄,处处有法而不见法,靠的就是演唱的修养了。

再从人物角度来谈演唱的修养。演员演员,演的是戏,表现的是人物,所以举手投足、演唱念白都是在刻画人物,人物不同、情绪不同,所用的演唱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饰演一个很刚强的壮年男子,你就不能过分委婉,运用太多的水擞、软擞,咬字也不能太缠绵,而是要尽量果断地出口、收音,用硬疙瘩腔来体现他的干脆利落。反之,饰演一个年老体弱或手无缚鸡之力的男子,就要随之变化,多用水擞、哭擞,绝不能大吼大叫、歇斯底里,行腔也要柔美,出字要有阻力,减少喷口和硬擞的使用。更要根据情境、情绪的不同来安排唱腔的效果,该让观众安静品味的时候就万不能过分追求喝彩,不然反而扰乱了当时的情境。若能做到如此就是具备演唱的修养了。

其实演唱的修养也是一个演员综合素质的体现:有自信,才能不追求太多喝彩;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该重时重该轻时轻;有大局观,才能合理布局唱段,甚至有时无声胜有声;有文化修养,才能体会理解人物的气质、情感,并加以体现。所以,做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并不太容易,要当一个角儿,就更难了。吾辈学艺者,既已身许京剧,就必须潜心继承、揣摩、研究、锤炼,争取观众的认可。

2015.07.14.于上海。

傅希如,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先后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工文武老生,宗余派,兼学其它优秀流派。师从张文涓、关松安、李浩天、朱秉谦、童祥苓、耿其昌、陈志清、童强等著名艺术家,曾荣获“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老生组金奖榜首”、“第一届红梅杯京剧大赛红梅大奖榜首“、“全国青年演员折子戏评比展演一等奖”、“第十五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新人主角奖”、“上海优秀文艺家”、第九届上海市“文化新人”等重要奖项及荣誉。

《浅谈京剧演唱的修养》作者 <wbr>傅希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