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陈圣杰的“圣”,言菊朋的“言”
2015-03-25 秦岭 上海剧协
陈圣杰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圣言少主”。对此他这样描述:“认识京剧言派艺术,了解言派艺术的特色及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演出信息,让喜爱言派艺术的戏迷朋友汇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弘扬京剧艺术,研究发展言派艺术。”毫无疑问,这里的“圣”是陈圣杰自己的“圣”,“言”是京剧言派的“言”,而“少主”一词所显露的,则是他对于言派艺术舍我其谁的自信与自警。
事实上,他对言派艺术的那种无比坦直的“轴”劲儿在我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就充分感受到了。那时候我们正面对面地坐在一家咖啡馆里。咖啡馆距离天蟾舞台很近,因为那天他要走台排练,为晚上的演出做最后的准备。采访,他是赶着午休时间跑出来的。也许是因为刚下舞台,脑子里转悠的依然是舞台上的那些事儿,聊着聊着他忽然很认真地对我说,其实我对现在的戏曲演出宣传有点小看法。
此番议论的起因其实是此前陈圣杰参与的一场汇报演出。剧目是全本《红鬃烈马》,总为四折,分别是《别窑》《武家坡》《算粮》和《大登殿》,陈圣杰以言派老生出演后三折。上一回言派全本《红鬃烈马》登上舞台,还得追溯到1939年言菊朋先生在大连宏济大舞台的演出。时隔75年之后的重演,多好的宣传点、多难能的缘分!陈圣杰想跟宣传科的老师商量,能不能在剧目宣传海报上加上“言派”二字。老师没同意,因为这毕竟是“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汇报演出,写了你言派别人怎么办?对此陈圣杰当然完全可以理解,却不是不遗憾的,“光说《红鬃烈马》,因为老演出,很多人可能就因此不来了。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言派的全本!”于是他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演出信息的时候,特地找来了言菊朋1939年演出的戏单,同这次汇报演出的海报摆在一道,端端正正地注明“言派全本《红鬃烈马》75年后再次上演”。
老实讲我太能理解演员的这种旁人看来似乎有点不通世故的执拗,因为在他们眼中,戏才是最大的,戏能出来,能叫观众看到,比什么都重要。而老戏迷们对于这场“久别重逢”的演出所报以的巨大热情,恐怕就是最好的回应与褒奖。陈圣杰的言派薛平贵,戏迷们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妙不可言”。
《曹操与杨修》中,陈圣杰饰演杨修。
陈圣杰的京剧生涯,从一开始就与言派密不可分。1986年出生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囝,虽然父亲平日里也喜欢听戏,原本却并没有想过要把儿子送上舞台。小升初,陈圣杰报考了卢湾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面试的时候要求展示艺术特长,他就唱了一段《打虎上山》。“当初就只是想能够考上这所学校,并没有别的意思”,不料台下的评委老师却是专门从事京剧教育的周津羽。他对陈圣杰说,你的声音很适合唱京剧言派老生,让他去买一盘言兴朋的带子学一段,年底有一场全国性的业余京剧比赛想让他去参加。
“其实我根本没去想什么全国比赛,就在想我进卢教附中以后,该怎样好好上课,和新同学该如何相处”。开学之后,懵懵懂懂的陈圣杰经常被周津羽叫去学戏。学的是言派名段《上天台》“金钟响玉香引皇登龙庭”,周津羽甚至还请来了上海京剧团的琴师俞家年为他操琴。就这样,学言才几个月的陈圣杰被选中参加1998年全国“金苑杯”少儿业余京剧邀请赛。初次登台,陈圣杰非但毫不怯场,反而越唱越自信,仅“金钟响御香引王登龙庭”一句就获得两个客堂彩,一段二黄三眼竟啃下六七个好来,最终毫不意外地从上海戏曲学校校长王梦云手中捧回了“蓓蕾奖”。周津羽认为陈圣杰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唱言派的好苗子,比赛结束之后,他极力推荐陈圣杰转入上海戏曲学校学习。
陈圣杰的回忆里,周津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他时时刻刻都在鞭策自己:进戏校会更苦,你要吃得起苦!不过对于这个传说中的“戏校”,当时的陈圣杰心里其实是满怀新奇的,“我只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个苦法”,而等他最终通过考试,插班进入上海戏曲学校97京剧班的时候,其他同学已然是戏校三年级的学生了。
陈圣杰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次去戏校上课的那一日,是个阴天,走到半路上突然就下起大雨来了,他和送他的父母就在体育馆附近的小区大门口避雨。雨越下越大,好久都不停。他的心里甚至暗暗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老天不让我进戏校呢?然而不管是新奇也好,忐忑也罢,他的人生自此与京剧密不可分。
陈圣杰的师父任德川是言少朋、张少楼的亲传弟子,著名的言派老生,为了陈圣杰,当时的学院领导特地将他从青岛请了过来。“任老师说话的声音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种言派的音色,也许是他说话的发声位置很低。第一出戏教的也是《上天台》,他先让我唱给他听,然后他再作示范,一下子把我给震了。他唱起来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完全两样,后来我就慢慢把其称作‘任氏发声法’。”任德川的亲炙锤打,令陈圣杰“对京剧言派艺术茅塞顿开,唱功猛然开窍,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进戏校才两个月,陈圣杰就接到校长王梦云派给的“艰巨任务”:年底的南北戏校联欢,他代表上海戏校上台演唱《上天台》“金钟响”。“有点和北京戏校打擂台的意思”。演出当日,现场反响特别强烈,一段唱完,观众鼓掌不停,要他再唱一段,主持人上台解围,说陈圣杰刚进戏校,准备的唱段不多,掌声这才停了下来。在后台,许多人祝贺王梦云,说上海戏校出了一个小言派,夸陈圣杰唱得好。“王校长立即瞪起双眼,非常严厉的语气对我说道:‘你还早着呢!’”这句棒喝至今深深印刻在陈圣杰的脑海里,他知道那是老校长对他最深沉的爱护与期许。
也许正是应了《上天台》剧名中所包含的好口彩,陈圣杰在言派京剧舞台艺术道路上也确实是“天天向上”。在任德川的悉心指导下,《贺后骂殿》《卧龙吊孝》《让徐州》《除三害》……渐渐地,陈圣杰在戏校竖起了一面属于他的言派小旗帜。戏曲学校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陈圣杰碰见了从美国赶来的张少楼老师,当着师爷的面,他唱了《上天台》和《让徐州》,张少楼对陈圣杰的印象相当不错,还亲自指点一二。后来通过京剧院王涌石老师的引荐,陈圣杰又到当时回国演出的言兴朋老师家登门求教过几回。两位先生的教学录音资料他都仔细保留着。那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激励。
戏校毕业,陈圣杰免试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本科班学习。大三时候,学院成立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他是首批选入成员。剧团排演新编京剧《青凤与婴宁》,陈圣杰以麒派和言派分别饰演剧中的两个人物耿去病和王子服,一个豪迈、开朗,一个儒雅、羞涩,舞台效果极佳。而在本科毕业大戏《鼎盛春秋》中,陈圣杰以言派老生出演伍子胥。与前文提到的言派全本《红鬃烈马》一样,言派全本《鼎盛春秋》自半个世纪前由张少楼在青岛演出过之后,几十年间再无人搬演全剧了。正是凭借《鼎盛春秋》里的出色表演,陈圣杰一举摘得了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
一直以来,陈圣杰都很想为言派艺术在上海的推介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心力。“现在上海年轻一代的言派演员很少,京剧院里,师哥刘少军也是言派,不过现在他也不大上台了,在唱的可以说基本就我一个。”2012年的青京赛,陈圣杰与同在上海京剧院的蓝天、郭毅他们一起摘得金奖。比赛后,他们几位青京赛的金奖获得者曾一起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过一场京剧普及讲座,“效果非常好”。也因为这次活动的启发,陈圣杰开始思考在京剧院常规的“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之外,能不能多多发挥自己的属于年轻人的力量,讲座也好,演出也好,教学也好,总之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言派艺术,喜爱言派艺术。
“到目前为止,更多的还只能靠我自己的微信微博。”他的表情显得有些遗憾。
不过我想,那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愿望。
阅读 2988举报

2015-03-25 秦岭 上海剧协
陈圣杰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圣言少主”。对此他这样描述:“认识京剧言派艺术,了解言派艺术的特色及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演出信息,让喜爱言派艺术的戏迷朋友汇聚在一起,让我们共同弘扬京剧艺术,研究发展言派艺术。”毫无疑问,这里的“圣”是陈圣杰自己的“圣”,“言”是京剧言派的“言”,而“少主”一词所显露的,则是他对于言派艺术舍我其谁的自信与自警。
事实上,他对言派艺术的那种无比坦直的“轴”劲儿在我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就充分感受到了。那时候我们正面对面地坐在一家咖啡馆里。咖啡馆距离天蟾舞台很近,因为那天他要走台排练,为晚上的演出做最后的准备。采访,他是赶着午休时间跑出来的。也许是因为刚下舞台,脑子里转悠的依然是舞台上的那些事儿,聊着聊着他忽然很认真地对我说,其实我对现在的戏曲演出宣传有点小看法。
此番议论的起因其实是此前陈圣杰参与的一场汇报演出。剧目是全本《红鬃烈马》,总为四折,分别是《别窑》《武家坡》《算粮》和《大登殿》,陈圣杰以言派老生出演后三折。上一回言派全本《红鬃烈马》登上舞台,还得追溯到1939年言菊朋先生在大连宏济大舞台的演出。时隔75年之后的重演,多好的宣传点、多难能的缘分!陈圣杰想跟宣传科的老师商量,能不能在剧目宣传海报上加上“言派”二字。老师没同意,因为这毕竟是“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汇报演出,写了你言派别人怎么办?对此陈圣杰当然完全可以理解,却不是不遗憾的,“光说《红鬃烈马》,因为老演出,很多人可能就因此不来了。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言派的全本!”于是他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演出信息的时候,特地找来了言菊朋1939年演出的戏单,同这次汇报演出的海报摆在一道,端端正正地注明“言派全本《红鬃烈马》75年后再次上演”。
老实讲我太能理解演员的这种旁人看来似乎有点不通世故的执拗,因为在他们眼中,戏才是最大的,戏能出来,能叫观众看到,比什么都重要。而老戏迷们对于这场“久别重逢”的演出所报以的巨大热情,恐怕就是最好的回应与褒奖。陈圣杰的言派薛平贵,戏迷们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妙不可言”。
《曹操与杨修》中,陈圣杰饰演杨修。
陈圣杰的京剧生涯,从一开始就与言派密不可分。1986年出生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囝,虽然父亲平日里也喜欢听戏,原本却并没有想过要把儿子送上舞台。小升初,陈圣杰报考了卢湾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面试的时候要求展示艺术特长,他就唱了一段《打虎上山》。“当初就只是想能够考上这所学校,并没有别的意思”,不料台下的评委老师却是专门从事京剧教育的周津羽。他对陈圣杰说,你的声音很适合唱京剧言派老生,让他去买一盘言兴朋的带子学一段,年底有一场全国性的业余京剧比赛想让他去参加。
“其实我根本没去想什么全国比赛,就在想我进卢教附中以后,该怎样好好上课,和新同学该如何相处”。开学之后,懵懵懂懂的陈圣杰经常被周津羽叫去学戏。学的是言派名段《上天台》“金钟响玉香引皇登龙庭”,周津羽甚至还请来了上海京剧团的琴师俞家年为他操琴。就这样,学言才几个月的陈圣杰被选中参加1998年全国“金苑杯”少儿业余京剧邀请赛。初次登台,陈圣杰非但毫不怯场,反而越唱越自信,仅“金钟响御香引王登龙庭”一句就获得两个客堂彩,一段二黄三眼竟啃下六七个好来,最终毫不意外地从上海戏曲学校校长王梦云手中捧回了“蓓蕾奖”。周津羽认为陈圣杰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唱言派的好苗子,比赛结束之后,他极力推荐陈圣杰转入上海戏曲学校学习。
陈圣杰的回忆里,周津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他时时刻刻都在鞭策自己:进戏校会更苦,你要吃得起苦!不过对于这个传说中的“戏校”,当时的陈圣杰心里其实是满怀新奇的,“我只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个苦法”,而等他最终通过考试,插班进入上海戏曲学校97京剧班的时候,其他同学已然是戏校三年级的学生了。
陈圣杰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次去戏校上课的那一日,是个阴天,走到半路上突然就下起大雨来了,他和送他的父母就在体育馆附近的小区大门口避雨。雨越下越大,好久都不停。他的心里甚至暗暗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老天不让我进戏校呢?然而不管是新奇也好,忐忑也罢,他的人生自此与京剧密不可分。
陈圣杰的师父任德川是言少朋、张少楼的亲传弟子,著名的言派老生,为了陈圣杰,当时的学院领导特地将他从青岛请了过来。“任老师说话的声音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种言派的音色,也许是他说话的发声位置很低。第一出戏教的也是《上天台》,他先让我唱给他听,然后他再作示范,一下子把我给震了。他唱起来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完全两样,后来我就慢慢把其称作‘任氏发声法’。”任德川的亲炙锤打,令陈圣杰“对京剧言派艺术茅塞顿开,唱功猛然开窍,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进戏校才两个月,陈圣杰就接到校长王梦云派给的“艰巨任务”:年底的南北戏校联欢,他代表上海戏校上台演唱《上天台》“金钟响”。“有点和北京戏校打擂台的意思”。演出当日,现场反响特别强烈,一段唱完,观众鼓掌不停,要他再唱一段,主持人上台解围,说陈圣杰刚进戏校,准备的唱段不多,掌声这才停了下来。在后台,许多人祝贺王梦云,说上海戏校出了一个小言派,夸陈圣杰唱得好。“王校长立即瞪起双眼,非常严厉的语气对我说道:‘你还早着呢!’”这句棒喝至今深深印刻在陈圣杰的脑海里,他知道那是老校长对他最深沉的爱护与期许。
也许正是应了《上天台》剧名中所包含的好口彩,陈圣杰在言派京剧舞台艺术道路上也确实是“天天向上”。在任德川的悉心指导下,《贺后骂殿》《卧龙吊孝》《让徐州》《除三害》……渐渐地,陈圣杰在戏校竖起了一面属于他的言派小旗帜。戏曲学校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陈圣杰碰见了从美国赶来的张少楼老师,当着师爷的面,他唱了《上天台》和《让徐州》,张少楼对陈圣杰的印象相当不错,还亲自指点一二。后来通过京剧院王涌石老师的引荐,陈圣杰又到当时回国演出的言兴朋老师家登门求教过几回。两位先生的教学录音资料他都仔细保留着。那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激励。
戏校毕业,陈圣杰免试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本科班学习。大三时候,学院成立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他是首批选入成员。剧团排演新编京剧《青凤与婴宁》,陈圣杰以麒派和言派分别饰演剧中的两个人物耿去病和王子服,一个豪迈、开朗,一个儒雅、羞涩,舞台效果极佳。而在本科毕业大戏《鼎盛春秋》中,陈圣杰以言派老生出演伍子胥。与前文提到的言派全本《红鬃烈马》一样,言派全本《鼎盛春秋》自半个世纪前由张少楼在青岛演出过之后,几十年间再无人搬演全剧了。正是凭借《鼎盛春秋》里的出色表演,陈圣杰一举摘得了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
一直以来,陈圣杰都很想为言派艺术在上海的推介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心力。“现在上海年轻一代的言派演员很少,京剧院里,师哥刘少军也是言派,不过现在他也不大上台了,在唱的可以说基本就我一个。”2012年的青京赛,陈圣杰与同在上海京剧院的蓝天、郭毅他们一起摘得金奖。比赛后,他们几位青京赛的金奖获得者曾一起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过一场京剧普及讲座,“效果非常好”。也因为这次活动的启发,陈圣杰开始思考在京剧院常规的“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之外,能不能多多发挥自己的属于年轻人的力量,讲座也好,演出也好,教学也好,总之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言派艺术,喜爱言派艺术。
“到目前为止,更多的还只能靠我自己的微信微博。”他的表情显得有些遗憾。
不过我想,那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愿望。
阅读 2988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