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二胥≫观后感(文:阿三)

(2014-06-29 14:49:15)
标签:

春秋二胥

杂谈

分类: 关于京剧

≪春秋二胥≫观后感(文:阿三)

<<二胥>>观完,说实话,出乎我意料之外。能买票,确实冲着傅帅去的,为啥,看过一次傅帅你就知道了,闲话少絮,说说感受:第一,词写得好。京剧的几大要素,唱念坐打舞身眼身法步。唱得就是词,编剧功不可没;第二:腔好,大家都是来听戏的,唱腔流畅、通俗、易记,观众肯定喜欢,演员表演起来也更顺口。当然,<<二胥>>的腔大部分都是传统剧直接搬过来的。这说明我们传统剧营养丰富,也说明我们新编剧在这方面要下功夫,不能老借传统剧目;第三,两位主演表演可圈可点,这点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多说;第四,剧情流畅,又有惊喜,比如申包胥入吴营、皇后刺伍子胥、伍子胥单人入楚祭奠亲人,既不俗套,又使观众看了提劲;第五:立题非凡,伍子胥为报一己之仇,最后使自己的国家楚国被吴国吞并,百姓伤亡,结合当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下面说说其他方面:第一:京乐中不是说不能加入交响乐伴奏,<<智取威虎山>>也有交响乐,可那是排了两年的结果,不能比。演出中,有几次几乎听不到申包胥唱什么,完全被交响乐盖住了,个人觉得,交响乐能不用就不用;第二:服装,申包胥、吴王、楚王冠上都有一颗戎球(术语不知叫什么),感觉很怪,这个球一般不是武行才有,比如武松、林冲,以表现武将英武风貌,这里作为老生的申包胥和帝王的吴、楚二王点缀个戎球,而后面几场申包胥又没了,让人不解;还有几位偏将不用传统武装,看起来既不符合武将身份又使演员不能更好地表演;除了几位主角,二路老生甚至连袖子都省了,而偏将双肩也有类似坎肩儿的装饰,去了不该去的,又加了不该加的;第三:龙套太多,吴攻楚,16个龙套,武台已经捉襟见肘了,观众看来似乎有些乱糟糟;第四:道具:椅子是石头做的?一个人怎么能拿住;第五:整剧时间太长,没给观众安排尿点,一直憋着也不好。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最后一句话,再贴<<二胥>>,还买票看。
文:阿三。

≪春秋二胥≫观后感(文:阿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