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爱创新 也爱传统——记青年京剧演员董洪松

(2011-11-22 07:10:33)
标签:

转载

好演员。

[转载]爱创新 <wbr>也爱传统——记青年京剧演员董洪松董洪松在排戏中

 

    在上海的青年京剧花脸演员中,董洪松大概算是“幸运儿”了。毕业没两年的他不仅演了不少传统戏,而且在《圣母院》和《弄臣》这两部创新剧目中担任了主要角色,前不久还获得上海的“文艺人才基金奖励”。机遇青睐的往往是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个把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唱戏看戏上、说起京剧来滔滔不绝的小伙子,显然是个“有准备”的人。
    
    创新戏突破框框
    
    作为《圣母院》里的“丑奴”、《弄臣》里的“小王爷”,董洪松对创新剧目情有独钟。显然演创新剧目给了董洪松更大的自由空间,他说唱传统戏若稍一偏离原来的“规矩”就会有人提出意见,但演创新剧目不会有人用传统的框框衡量他的表演,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就行了。不过演创新剧目也有让董洪松感到为难的地方,在他参演的这两部新戏里都有舞蹈的场面,而跳舞是董洪松的弱项。董洪松自曝在排练《圣母院》时,有一次托举史依弘时突然手一软,史依弘整个人压在他的身上。当被问及是不是史依弘太重了的时候,董洪松连忙澄清:“她一点也不重,她一百斤都不到!”
    
    传统戏基础重要
    
    不过董洪松也不是一味地迷恋创新,他强调,传统戏是肯定要学的,那是毫无疑问的,而演创新剧目也能让自己更加清楚在传统戏方面的不足。“有时候人物是理解了,但没有足够的手段去表现。”这种时候董洪松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传统戏功底还不够。董洪松说,当年在“富连成”科班坐“7年大狱”可以学到100多出戏,但现在戏校中专6年也就学个十来出戏。而演出少也使得青年演员难以迅速成熟起来。虽然上海京剧院每周都有日场演出,但具体分摊到每个演员,机会还是不多。当被问及上一次演主戏是什么时候时,董洪松竟然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他感叹说,在家自己练唱与在台上穿上服装、勒上头再打上灯光那个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爱京剧全心全意
    
    曾有圈内人士评价,老一辈戏曲名家都是把唱戏当作自己的生命,而现在的青年演员只是把唱戏当作自己的职业。董洪松显然不大同意这个说法,他为同行“叫冤”道:“现在留在舞台上的其实都是真爱京剧的,不然也就不会留下来了。”虽然董洪松说自己也常上开心网看看帖子,平时也爱看看电影、听听相声,但唱戏实在是他的最大爱好,在车上、在家里放的几乎都是京剧,有时上了车女朋友要放点流行歌曲他都不乐意。(记者/王剑虹实习生/程飙)


[转载]爱创新 <wbr>也爱传统——记青年京剧演员董洪松

《赵氏孤儿》董洪松 饰魏降

[转载]爱创新 <wbr>也爱传统——记青年京剧演员董洪松
《赵氏孤儿》董洪松饰魏降       王珮瑜 饰 程婴

[转载]爱创新 <wbr>也爱传统——记青年京剧演员董洪松
《圣母院》 董洪松 饰 丑奴(卡西莫多)

                                                                            摘自《新民晚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