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曾复谈京剧老生(一)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关于京剧 |
学习了解
原文地址:刘曾复谈京剧老生(一)作者:寒云楼主
“帘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好友劝我写一篇短文,介绍“老生常识”。反复考虑,我决心仿效蛛丝,从我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网住几片落花,也算留下一点历史痕迹吧!
但是事端纷纭,加以所知有限,也只能谈其一二。
但是事端纷纭,加以所知有限,也只能谈其一二。
“多少人教过我呀!”
汪派老生王凤卿是比谭、汪、孙晚一辈,成名较早的老生演员。《群英会》鲁肃是程长庚的杰作,也是当年王凤卿的名戏。我曾请教过王为什么他的《群英会》能演得那样好?他说:“我这出戏是有谱,多少人教过我呀!汪大头(对汪桂芬的尊称)、王楞仙、罗寿山、贾洪林都教过我这出!”王凤卿的《群英会》好就好在演得合乎鲁肃的将才身份。戏界常说“上场容易下场难!”王凤卿这出戏的每个下场都好,绝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头场“周瑜坐帐”,鲁肃听从周瑜指派,去探查诸葛亮接令劫粮的态度的下场,是出帐在大边台口略一沉思介下。再上来后,鲁肃又听从周瑜指派原令追回,是轻摊手轻叹下。又上来闻报蒋干过江,鲁肃代笔写假信,去后帐布置,是出帐到大边,左手轻捋胡子,转腰看右手信,轻“噗”一笑,用信一挡头,边转身把信送入左袖口内下。“盗书”一场,藏书有细微身段,藏完书信出帐是先往上场门边走一小步,听见蒋干来了,立刻往下场门边轻退,边退边把灯从右手交左手,右手投袖遮灯,站稳偷眼一望、一点头,沉着转身轻轻稳步下。再上来蒋干盗书逃走,进帐到周瑜唱完第三句摇板下,鲁肃跟过去到下场门边往里站住,一想、轻摇头,回身右手投袖、颠袖露手,接腿唱第四句“怕只怕瞒不了南阳诸葛”,用右手指,右手投袖、抓袖转身,“大锣抽头”稳步甩下摆、微微摇着头下。“诈降计”一场周瑜念完“出帐去罢”,鲁肃出帐到大边台口,“小叫头”:“哎呀且住……问过孔明先生(不念对)”念完转身扬右手“哈……”边笑边下。“馆驿”一场,鲁肃唱“为朋友我只得顺水推舟”是右手指,唱完左手撩官衣左转身右手袖盖头上场门反下(示背着周瑜办事之意)。再上孔明念“大夫请”,鲁肃问“哪里去”,孔明念“同往舟中饮酒取乐哇”,鲁肃念“要去你去我不去”时右手手心朝上往外一挥、托胡子扔出去、摇左手右转身要走同时递左手,孔明左手拉住鲁肃左手、右手从鲁肃左胳臂上方过去、用扇柄挑鲁肃胡子、拉下。“借箭”一场,借完箭孔明念“大夫请来观看哪”,鲁肃是先右手翻袖盖头,往台中间一望,再用左袖盖头、右手撩官衣、窝下。“交令”一场,孔明念“我服你在舟中饮酒的时节,这样”抖介,鲁肃念“唗、唗、唗”同时“欺”孔明、三指孔明,孔明小退步三挡下,鲁肃追下。“打盖”一场,全场身段跟目前演法出入很大,最后下场是孔明唱完“进帐去切莫说我诸葛先知呀”溜下,鲁肃是转身朝外、左手托右肘、右手摸脖、手不动摇头、念“我是哪里晓得呀”,回身拱手叫“先生”,一看孔明不见,忙叫“先生、先生、先生”同时边叫边招手边走、追孔明下。从《群英会》的下场,多少可以看出王凤卿的艺术风格。但这当然是管中窥豹,王是博而又精、文武昆乱不挡,是谭鑫培加以肯定的一个老生演员。
王凤卿、朱素云《群英会》
“光唱汪派戏不够用”
王凤卿幼年跟贾丽川学老生。贾丽川是昆腔小生贾树堂次子、胡喜禄之徒。王凤卿之外,老生许荫棠(名奎派)、刘春喜、陈葵香、张荣奎、高庆奎、陈秀华(名教师)、贯大元、刘砚芳等位都跟贾学过戏,有的人还跟贾的侄子贾洪林学。贾洪林唱老生,余叔岩最佩服他,马连良学他,但他也能教小生,原因是家学渊源。贾丽川教戏在内行里的威信可以跟谭鑫培台上唱戏的威信相比。王凤卿拜过李顺亭,后来又拜在汪桂芬门下学汪派老生戏。清末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的老生程长庚是正统,汪桂芬是程派正宗,因此学汪是正路。王凤卿学汪有他的艺术禀赋,但也是当时社会上崇汪的一种反映。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社会上还随时可以听见褒汪的声音,虽然那时已经是谭腔满天下的局面了。甚至有人认为学汪还不成,要学程(长庚),余叔岩的四弟胜荪就是这样的一位。那么汪桂芬到底好不好呢?可以分析一下当年鲍吉祥的话,他说:“我也算有火候的了,在一回傍汪桂芬唱《取帅印》,在场上我听汪的唱,都入了神了,到该我张嘴了,我不知唱什么了,我从来还没这样过。”由此可见汪的一斑。鲍吉祥一直陪余叔岩唱硬里子老生,是余的重要辅弼之一,后来陪孟小冬唱,鲍演唱炉火纯青、扎靠戏靠旗不乱,后影好看。王凤卿说过:“当时搭班,光唱汪派戏不够用,不能老唱《取成都》、《文昭关》、《战长沙》呀,我的《打渔杀家》就完全是谭派。”当时多数年轻的老生,对谭鑫培都是五体投地,王之学谭绝非狭隘实用、盲目迷信,而是真正懂得和热爱谭的艺术。
王凤卿《朱砂痣》
王凤卿在梅兰芳的新戏《西施》中饰演范蠡
王凤卿在梅兰芳的新戏《霸王别姬》中饰演韩信
前一篇:好朋友给俺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