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来北京之前,姐给我打电话,说:“你这次是有任务的,你要让他的英语有提高,你要让老马教会他打篮球,你要......”我听了头大,问她:“之前你干嘛去了?现在知道这些的重要性了?”姐说:“之前不是没时间么?”我知道,对她说什么都白搭,只能选择闭嘴,她永远都有借口,最具杀伤力的借口就是:“我又不会这些!”
高中毕业的孩子,我不觉得那些具体的学科学习还要我来指导,而且我根本指导不了。
第一次吃饭,我还未来得及开口,小马就毫不客气地说:“哥哥,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了,粒粒皆辛苦!”
过了几天后,我实在忍不住了,但依然委婉地说:“长这么高这么帅,吃饭的时候要是挺直了多好!”
他说:“桌子太矮了。”
我说:“桌子都是标准的。”
他笑:“那就是我太高了!”
我说:“你能有外国人高么?你见过他们吃西餐吧。”
他不语,我接着说:“他们坐得很直,而且双手都是放桌上的。”我看着他另一只垂下的手臂。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吃西餐用刀叉,两只手都能用上。吃中餐用筷子,我不知道手怎么放。”
我知道,这不能怪孩子,从小到大也没人告诉过他手该怎么放。
我很耐心地告诉他:“自然地放在碗边就好,也许开始会不习惯,但慢慢就会习惯了。”
外甥吃完饭,撂下碗就走。几次之后,我跟他商量:“有婆婆(老家管奶奶和姥姥都叫婆婆)在,她不愿意让晚辈动手,这是她一辈子的习惯。但我们自己对自己应该有要求。以后吃完饭能不能把自己的碗收到水池里?”
仅一次,外甥就记住了。每次吃完饭就拿走自己的碗。
某一天,当他拿起自己的碗站起来时,我问他:“你是要去盛饭吗?”
他说:“我不盛饭,我吃完了。”
我笑,他也懂了,笑着说:“我吃完了!”
小马在一边接上:“你们慢慢吃!”
老妈也忍不住笑了。
外甥来了一个月,我每天就纠缠在这些细节中。只是,近20年的习惯,岂是短短几天就能改变的。好在外甥有提升自己的愿望,我的絮絮叨叨还没招致他的厌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