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学校电脑派位 |
分类: 小升初 |
写于2011年6月30日
取消升学考试后,北京市各中学在“电脑派位”之外选拔初中生的方式主要包括: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及占坑生。
推优、特长、共建,我们哪一项也占不到。孩子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后劲越来越足,这本是我一直为自己的教育方向感到欣慰的,但在小升初面前,我开始质疑自己了。为什么没让孩子选择兴趣中的一项作为特长?为什么要鼓励他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可是,如果真的作为特长培养,他还会保持现在的兴趣吗?如果真的要他一定取得结果,他还会热衷参与各种活动吗?我不是一直主张他用三分的力量获得90多分的成绩吗?现在做到了,可有什么用呢?小升初不看你的后劲,只看当下。即使到了眼前,我却还固执地坚持着,在是不是占坑之中犹豫着,是否太偏执了?
事实上,我从来也没想过一定要上名校,只想找一个适合孩子的又能在家庭承受范围内的学校。
孩子对中学的要求是:氛围要好,有适量的对手,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有社团活动。他不是那种只要学习的孩子。
本区的学校我们逐一了解过。大家心目中的区重点是以填鸭式及大量的作业堆砌出来的中考成绩,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以孩子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他进这所学校没有任何障碍,然而第一个我们就把它排除在外了。
其他学校教学理念及模式大抵差不多。
唯一一所我们能接受的学校是附属于区重点高中的中学,其实这所中学口碑并不好,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源有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政府部门的,或做生意的,怕自己的孩子在那儿染上攀比之风及其他习气。我倒不在意这些,我相信在这方面可以引导好孩子。之所以能接受,我是觉得这所学校虽然中考成绩没有优势,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靠电脑派位一般进不了这学校,也没有点招一说。怎样才能进去不言自明,暂时我们不想走这条路。
今年有一所高中学校初设初中部,据说要比照市重点的标准,只设两个班。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市重点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说在小学我坚信家庭教育能化解学校的弊端,对中学我并不自信,青春期的孩子学校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择校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在放眼市中学,希望能找到一所合适的学校。需能住校(或交通便利)、氛围较好、理念适合、没有区域限制、入学考试不太残酷的学校,不禁自嘲:学校是咱家开的?
===================================================================
对于各种入学方式,家长有必要提前做了解,看看自家的孩子能走哪条路。
对于推优,市区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远郊的孩子机会多些。我不知道远郊有没有推优之说,但直到小学毕业,我们也没有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推优。就当没有吧。
至于特长,还要看各个学校对应的特长。不过,据说,特长的水也很深。
共建,不用多说,这是极少部分人的专利。
一般的招生时间顺序是这样的:点招,特长,推优。海淀区比西城区的行动要早。所以在时间差上,家长可以做些规划。
跨区择校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非跨不可,尽量不要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