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面世之后,人们就在不断的争论。宝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两大女主角,自然引起的争论就多些。有人喜欢黛玉的率真、冰清玉洁;有人喜欢宝钗的雍容大度,恬退隐忍。两个人无论在才华上,还是在相貌上,可以说是伯仲之间。但宝玉对待两人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而对宝钗却是由喜欢到隔阂,进而产生嫌怨。这是为什么?
这还得从两人的爱情观谈起。黛玉性格率真,在爱情上要求平等。她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会逼着宝玉读书,在精神上能够理解宝玉;而宝钗却是中国封建女性的代表,她身上有着传统妇女的忍让、知书达礼。宝钗作为传统女性自然跳不出封建礼教的束缚,这恰恰是宝玉最为厌恶的,所以她在精神上无法与宝玉沟通。宝玉对她的爱只限于肉体,严格的说只是喜欢,而不是爱。宝钗虽说是胜利者,但她却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最终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黛玉依靠精神的共鸣,赢得宝玉的心;宝玉也把黛玉当成唯一的知己。宝玉和黛玉未见之时,他们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见面后彼此精神上相互支持与理解,让两人很快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强大的精神基础上的,这种爱情一旦产生,就会永久。封建大家庭无情的拆散了他们,但却无法摧毁他们的爱情。宝玉在得知黛玉仙逝的真相后,也试着去爱宝钗,但他无法忘掉黛玉,最终离家出走,用“空”回报了黛玉对他的爱,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抗争。
在《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可以说是一对金童玉女。他们追求平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独立,他们个性鲜明。黛玉作为今天女性的代言人,处于封建礼教的摧残下,没有办法不体弱多病,早亡是她抗争的结果。黛玉是可敬的,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开路先锋。黛玉点燃了中国妇女争取独立、个性解放的熊熊烈火。二百多年后,中国的女性在黛玉的引领下,获得了独立、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