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孝仁义”谈水浒(一)

(2008-05-27 08:32:59)
标签:

文学/探究

水浒

“忠”

梁山

分类: 水浒研究

“忠孝仁义”谈水浒(一)

——浅谈水浒中的“忠”

“忠孝仁义”是不论古今都提倡的一种品德,“忠”在古人的思想表现里,与今人的自然有所不同。我们今人提倡的“忠”所包含的思想表现方面比较广,忠于国家、民族、人民是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忠于信仰,忠于事业,忠于爱情也是今人“忠”的一个思想体现。

古人对“忠”的理解,更多是表现在忠于当朝、忠于皇帝,《水浒传》一书所宣传的“忠”正是忠君思想。因此,书中在许多情节上都会适当的加上对忠君思想表现的描写。

书中如何描写,且看:

小五、小七,“歌”以咏“志”

所谓的“歌”以咏“志”,是指《水浒传》中借阮小五、阮小七唱的歌来表达忠君思想。

行不到五六里水面,只听得芦苇中间,有人嘲歌。众人且住了船听时,那歌道: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船头上立着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手里燃着条笔管枪,口里也唱着道: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第十九回)

阮小五,阮小七唱这样的歌并非他们一时兴起,他们痛恨贪官污吏是有原因的,阮小五就说过:

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惮便害百姓。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如今也好教这夥人奈何。那捕盗官司的人,那里敢下乡村来。若是那上司官员差他们缉捕人来,都吓得尿屎齐流,怎敢正眼儿看他。(第十五回)

这些贪官污吏,为民除害的事做不来,祸害百姓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要叫这些低下层的百姓不恨他们怎么可能呢?因此他们发出的“酷吏赃官都杀尽”的喊声。

那么他们又为何要“忠心报答赵官家”,难道皇帝就不剥削他们吗?当然不是,皇帝的奢华生活的资本还不都是贫苦百姓们的血汗。之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呼声,主要是因为:一、直接剥削、压迫他们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二、反皇帝势必要发生战争,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因此,除非到了生存极度困难的境地,不然他们绝不会起来造皇帝反的。

如此解释,也便能将能小五、小七唱这样的歌的原因讲通了,同时这也反映了一个阶层的声音。

李逵叫“反”

李逵是《水浒传》里面写得最活、最逗的一个人物,没有他这样一个人物出场,《水浒传》将逊色许多。

在书里,李逵在许多情节上起到故事连接的作用。在江州,由他引出了好汉张顺;之后又由他回家探母引出好汉朱富、李云;让他去杀小衙内逼朱仝上山,并带出梁山好汉营救柴进的事。

书中也在一些章节上安插了许多李逵叫“反”的小情节:

李逵跳将起来道:“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第四十一回)

李逵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第六十七回)

……

作者安排在这些细小情节上安排李逵出来叫“反”,用意其实还是在宣传忠君思想上。我们去翻看书中的这些情节便知道,李逵说完这些话之后,必定挨一顿骂。先安排他这样说,做了层铺垫,再让他挨骂,以否定他的话,从而来表达忠君的思想。

李逵天真直率,他的话看似充满反动味,其实不是真反。从书中塑造的这个李逵的性格来看,这些话完全是他脱口而出的痛快话,不带任何掩饰,也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充其量也只是为了他那个“杀的快活”的无知理由而已。

另外,笔者觉得,《水浒传》作者安排李逵出来叫“反”,固然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忠君思想,但其实也反映了作者内心中的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渴望明主出现,外带一丝取而代之的微妙的反动心理。当然,这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感觉而已。

宋江的忠

也许,在《水浒传》中,宋江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像是一个仁人君子,相反更像一个伪君子,但他对大宋王朝的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

《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说过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殊不知《水浒传》中的宋江也说过这种类型的话,只不过意思全然不同。

宋江听罢,便道:“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题。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第八十五回)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第一百回)

如此看来,宋江对宋王朝的“忠”已经是死心塌地的了,也便是我们经常说的“愚忠”。

曹操说了那句话,让天下人都记住了他的奸;宋江说了两句,却也没有多少人记住了他的忠。这也不能怪我们读者,毕竟我们都是用现代人的眼观去看待这些古代人的思想。对我们来说,忠君不等于爱国,但在古代人的脑里,或许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