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西蒙娜.薇依的诗:《门》(1941年)
(2014-08-10 23:26:02)
标签:
文学 |
分类: 吟边鸟语 |
请打开那道门,让我们看见果园,
喝那凛冽的水,水中有月亮的踪迹。
异乡客的仇敌在长路上行进喧阗。
我们茫然漂泊,找不到立锥之地。
想观赏花朵。这渴望抓住我们。
我们就在门前,在那儿等待,受苦。
若有必要,我们会动手打碎这门。
我们挤啊推啊,而栅栏却太牢固。
只得徒然地焦灼、等待和注视。
我们望向那门,它紧闭,不可撼动。
我们紧瞅着它,痛苦地落泪。
我们总看着它,不堪时光之沉重。
门就在眼前;期盼于我们何益?
不如离此而去,把希望弃绝。
我们永不进入。我们倦于凝视……
门自开启,放出这样多的阒寂
以致果园隐没不见,难觅花影。
惟有空虚和光芒在无边天空里
瞬时交替涌现,填满了心灵,
且让尘埃下近盲的眼眸纷纷抬起。
附注:
1、“门”的意象,既指拯救之门,又指祖国光复和个人安身立命之途径。
2、“果园”一词用的是复数,但无疑暗示着伊甸园。
3、异乡客,原指流落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此诗作于1941年,当时法国已被德军占领,故“异乡客”、“漂泊者”皆指在国如寄、无家可归的法国同胞,尤其是被驱逃的犹太人(薇依即是),亦谓寻求拯救的世人。“仇敌”,指纳粹占领军。
4、第四节中“期盼于我们何益”、“我们永不进入”,语气中带有对历代排犹、反犹运动的悲怨,但在拯救之门的意象下,犹太人与世界各族的形象重合了,皆是有待拯救的众生。
5、结句“尘埃”一词,指战争的硝烟弥漫,亦暗喻俗世生活之尘浊。
(弱斋根据网上法语文本,译注于2014年8月10日。西蒙娜·薇依(1909—1943),出生在于巴黎一个犹太中产家庭。在亨利四世中学就读时曾受教于当时著名法国哲学家阿兰,深受其影响。她是二十世纪法国知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也是现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女性知识精英之一,对劳动阶级充满同情。代表著作有《源于期待》、《重负与神恩》等。1943年8月23日薇依因饥饿和重病逝于伦敦郊区的一座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