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多君”之“多”字检讨

(2013-12-11 15:53:16)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侯芭随札

菊斋为当今旧体诗词之一大网络壁垒,群才争济楚,吾人混迹其中,既得游鱼洽性之乐,亦屡承高教,大增见识。顷者,著名女诗人孟依依作《金缕曲.张元幹韵酬绍兴师爷》二首,其一有句“ 赖有多君来抱瓮”,引起诸诗友评议,其主流意见,认“多君”非名词,不能为动词“赖有”之直接宾语。众诗友举曩昔诗篇含“多君”之例句甚夥,略谓“多君”与“多之”之“多”,本义为数多,引伸有尊重、赞许、归功、申张等义。对此,下走几皆赞成。然经数日讨论、争辩及思考,愚亦以为个中复杂,未可笼言也。兹将古汉语中有关“多”字之用法搜寻缕述,并略论及诗中“多君”一词之特殊性,俾明虫蛇之源流,以志嬉用之不废焉。

一、意为“大量”、“很多”

1、《周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

2、《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3、《左传.襄公七年》:请城费,吾多与而役。

4、《礼记.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5、《战国策.赵策四》: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意为“大多”、“大都”

1、《左传.昭公二年》: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

2、《资治通览.唐纪.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3、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三、意为“过分”、“滥”

1、《左传.桓公五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

2、《左传.成公七年》: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3、《素女经.大伦》:多淫虚惫者。

四、意为“最多”、“至多不过”

《左传.哀公四年》:如墙而进,多而杀二人。

五、意为“唯只”、“尽皆”

1、《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自量也。

2、《左传.襄公十四年》: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

3、《左传.定公十五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

4、《杜甫诗集.雨(峡云行清晓)》: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赵次公注曰:非数数之多,乃十分之多也。仇注引胡夏客言,谓此同于朱子注《论语.子张》处,“多”实训“只”字,古音章移切,非得何切也。

六、意为“赞许”、“推重”

1、《吕氏春秋.谨听》:听者自多而不得。

2、《汉书.灌夫传》:士亦以此多之。

3、《说苑.杂言》:愚者自多也。

七、“多君”之词源

“多君”一词,甲骨即现,然为贞人名氏,无语义。以愚浅见,语义词之起,当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为最早,其文叙韩御史谓丞相曰:“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

观史文“多君”与“毁君”相对言,知其词义已脱离数多之本义,转为引申义也,意为“赞许”、“推重”。其它若“贤之”、“高之”、“直之”等等诸义,皆不脱此范畴,即上文第六类也。

八、诗语之“多君”义为“感君”

1、贯休《经友生坟》:多君坟在此,令我过悲凉。

2、独孤及《送游员外赴淮西》: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

3、高适《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4、高适《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多君莫不推才杰,欲奏平戎赴天阙。

5、吕声之《谢石主簿和章》:多君养就大椿年,便腹诗书昼欲眠。

6、孙应时《和答黄时举贡士献黄草布》:多君志力犹强健,不道人生行路难。

7、苏轼《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8、陈造《次韵杨宰葫芦格》: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9、乌斯道《次韵畣有严》:锡山曾有白云期,别后多君只自怡。

《广韵》:“多,众也,重也。”检视上文,前五类之“多”,众义也,数也;第六类之“多”,重义也,理也。细味道孟卿所搜引前人诗用“多君”诸句,其“多”字之义,视上述第六及七类最接近,然皆亦显然有别也。盖“多君”一词经诗家嬗用之后,两字遂胶漆叵割,合为成词矣。而诗家用语,妙有别裁,固不能以曩代文中各例范围之也。蔽言之,“多君”固有“称赞”、“推许”、“多谢”、“感佩”诸意,而以诗语凝之概之,其涵蕴义旨及势态唇吻完同“感君”,而无差池。如曰不信,以数学之法,将“感君”代入诸诗“多君”处吟之,可验吾言之实也。

九、余谈

虽然,语言为活体,非为定理设,其源有汇,其流多歧,凡归纳之偏,固有象外之例不可以括囊也。兹举两变例如下:

1、戴复古《访漳州赵用父使君》:一意奉行宽大诏,多君不负圣明朝。

2、惠栋《赠马秋玉诗》:数卷论衡藏秘笈,多君忼慨借荆州。

    上引均为联句之对仗,以“多”对“一”、对“数”,“多”之词性显然已由动词趋变数字副词也。然则此皆为诗法之“借对”或“假对”使然,因规范之力揉,故有词性之渐移。而惠定宇为吴派著名古学大师,乾嘉初迄今惟三百年,较唐至乾嘉为暂矣。设辛亥革命之后诗统不斩,“多君”经士大夫之韵用而变性为名词,亦抑未可知乎。噫嘻。

(弱斋于2013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