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版本系列简述
(2013-08-21 12:44:05)
标签:
读书札记 |
分类: 群籍小识 |
我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文选》,是由梁武帝的太子萧统主子持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故该书亦称《昭明文选》。自唐代至辽金,官家取士极重词赋,选学乃成士子进身必修之术,几与五经并驾,至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谚。逊清之后科举废,而崇国故、尚翰藻者依旧奉此鸿编为诗文渊薮,选学研究未尽息。而厘清《文选》版本线索,是“选学”必修的基础功夫。兹据三余阅读领会,将《文选》存世版本系列简述如下:
一、无注本
日本所传古抄卷子无注三十卷本《文选》,最早著录于1856年刊行的日本学者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卷六,抄本有二种,其一为温故堂藏,现存一卷一轴;其二为求古堂藏,仅存《吴都赋》数纸。1897年,杨守敬《日本访书志》问世,其卷十二除著录温故堂旧藏本第一卷外,还有古抄无注《文选》二十一卷。据杨守敬、屈守元等考证推断,这个古抄本应是出于李善未注之前的三十卷本《文选》。杨氏携归我国的旧抄本,归于故宫博物馆,今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此古抄残帙二十一卷在选学研究上极具价值。
二、李善单注本
除罗振玉《古籍丛残》卷六所收敦煌出土唐抄《文选》残卷中收有李善单注本甲乙两种(永隆抄本和内府抄本)共400余行外,今知李善注《文选》的版本最早者为北宋景德四年(1007)校刻本及天圣七年(1029)重刻本即国子监本。景德镌板甫成即毁于火,故似未印行,而天圣重刻本,据台湾学者张月云考证,可定为天圣、明道间之印本者,今存世犹有三十二卷之多,其中二十一卷残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另十一卷共166页原藏旧北平图书馆,后寄存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有此北宋刻本传世,可以纠正世无李注单行本、凡李注本皆从六臣本摘出之说。今之所知李善注全帙刻本最早者,则是南宋淳熙八年(1181)尤袤贵池郡斋校刊本六十卷,其印本有数部存世,分别藏于北京图书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及中央图书馆,其中北京图书馆藏本首尾完整,当是尤刻初版的较早印本,于1974年由中华书局影印线装出版(全四函二十册)。元明人所传刻李善注本,如张伯颜本、明唐藩本、晋藩养正院本、金台汪谅本等,皆从尤刻本出。清嘉庆十四年(1809),番阳胡克家属顾千里、彭兆荪据尤刻本校刊重镂,成为近代《文选》最流行的一个版本。但胡刻末尾删去《李善与五臣同异》一文及袁说友两跋;卷十二《海赋》“腰眇蝉娟”下脱漏“珊胡琥珀,群产接连。车渠马瑙,全积如山”十六字(经黄侃在日本古抄无注三十卷本《文选》徐行可藏卷六末跋中校出)。
三、五臣注本
据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二和《宋史》卷四百七十九的线索,蜀相毋昭裔属门人镂刻之《文选》,后经其子守素携至中朝,遂行于世,此当即今所知最早之五臣注三十卷本。据明宣德三年(1428)朝鲜奎章阁古活字本《六家注文选》卷末附沈严《五臣本后序》,《五臣注文选》于天圣四年(1026)有北宋平昌孟氏校刊本,已亡佚。南宋初杭州猫儿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刊印本,基本亡佚,今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分别存有卷二十九、卷三十;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福建建阳陈八郎崇化书坊本三十卷,今存完帙,1981年10月由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影印出版,此陈八郎本即世称崇化本或绍兴本。此外,明正德四年(1509)朝鲜翻刻本,是谓朝鲜正德本,亦是五臣注的足本。
四、六家注本
此即五臣、李善注本(五臣注在前,李善注居后)。据前述明宣德三年(1428)朝鲜奎章阁古活字本《六家注文选》所附北宋元祐九年(1094)卞良跋文记述,元祐九年刊印的秀州州学编校本《六家注文选》六十卷,此可视为五臣、李善注本之发端,已亡佚。北宋崇宁、政和之间(1106—1111)刊印的广都裴氏本《六家注文选》六十卷,是最早的合注本,仅迟于天圣重刻李注本后七十七年,该本有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顾以明代袁褧嘉趣堂重刻本配补,全书六十卷中宋本仅存二十六卷。今传《六家注文选》即明州刻本,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此为五臣、李善注系统的原刻本或祖本,卷末有“迪功郎明州司法参军兼监卢钦”识语,我国有学者认为,这即是广都裴氏本的较早的重刻,《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七、《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十五所著录的便是这种本子;据傅刚《文选版本研究》之调查,国家图书馆藏有两个明州残本,一存二十四卷,一存九卷,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一残本,共五十卷。日本1974—1975年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影印的《文选》,长泽规矩也的《解说》名之为六臣注本,实即六家注本,而冈村繁认为它属现存明州系刊本中最古的印本。惟书末无绍兴二十八年卢钦识语,故其为绍兴原刻与否,殊难确定。六家注本存世者尚有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活字本。
五、六臣注本
此即李善、五臣注本(李注在前,五臣注居后)。南宋绍兴间(1131—1162)赣州州学校刊《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本,在南宋淳熙八年(1181)写成的尤袤《李善注文选》跋中即有记述,故可视为六臣注本之最古者。该古刻本的完本已经不存,其零散残卷今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国立中央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和静嘉堂文库等处。南宋末刻本《六臣注文选》,由上海涵芬楼藏、四库丛刊初编所收影印本,即宋建州本,属赣州本系统;元初茶陵人陈仁子校刊本,即茶陵本或《增补六臣注文选》,亦为赣州系统之重修俗本,或谓是建州本之覆刻。明代袁褧重刻广都裴氏本与明州本同一系统,而《四库全书》所收《六臣注文选》,馆臣称为袁褧刻本,却是李注在前、五臣注在后,显然是赣州系统而冒袁刻之名者。
六、集注本
集注《文选》一百二十卷本残帙,最早著录在《经籍访古志》中,森立之当时只见三卷。是书本为南宋后风行坊间抄撮射利之陋本,但其中每数句正文后大都依次援引李善注、《文选抄》、《文选音决》、五臣注、陆善经注等相关文句以释文,偶附编者案语解评,而陆善经注、《音决》、《抄》等逸亡已久,今得借以存其崖略,故日本现当代文选学家奉此《集注》残篇为天地间不二之鸿宝。我国罗振玉于1918年印行《文选集注》残本共十六卷,1935年,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广收残帙印行,全收罗氏所印各卷,尚有另外八卷,除卷百十六为二者重复外,实际收有残帙共23卷。又据冈村繁氏《文选之研究》(1999)所述,京都大学文学部于1935—1942年间影印所收残帙共有三十一卷之多,是后有新获,抑或分卷不同,非予所知也。
(弱斋述于 2013年8月18日至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