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不言地产。楼市有无“三聚氰胺”?救市又当如何去救?天下自有公论在,无复赘言。】
拿什么,驱走“三聚氰胺”的魔影?
自从毒奶事件以来,老生没有发帖,不是无感,而是无语!
说什么才可以能够表达心中的惊愕、痛楚、愤怒和天大的疑问?我自惭笔力之浅薄,不足以记录这一可以刻留在史书上的耻辱、悲哀和警号!网上的帖子铺天盖地,我心煎熬!除了怕谈三聚氰胺,还将喝了多年的牛奶停了,因为我不知道该喝什么牌子的牛奶!还该不该喝牛奶!
前些日子回到老家,我再也不敢“督促”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每天喝一盒牛奶,因为老人家也从电视里知道了那个什么“三举的请安”,有毒!
老家乡下,最毒最狠骂人的话就是,“绝八十三代,从小往上死”。有毒的奶粉,让小娃娃结石、肾衰、生病、受罪,甚至死去,不就是应了这样的毒咒么?老太太始终不明白,是谁这样的坏了良心!那个“三举的请安”,难道真是阎王的差人?
老人不识字,一脸的迷惘,她有一种不懂知识的惶恐,听说“三举的请安”是很“化学”的,她觉得很不该掺和到害人的事情里面去,因为一“研究”、一“化学”、就很知识了,知识应该高贵而不应该下贱,更不应该作恶!老人还有一种历经沧桑的苦痛和不解,怎么这么多年月的日子过了下来,危险却出在了入口的吃食之中?
儿孙辈无法向老人解释,有关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政府监管、商家无良,企业逐利,技术染尘、科学堕落……等等沉重的话题,只是无助的看着老人,努力体知和读懂那种苍迈的、无望的眼神!
谁都无法弄明白横在眼前心头的问号: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谁是发明了将三聚氰胺加入中国牛奶这个技术诀窍的始作俑者?又是在什么样的制度空间和道德风险保证之下,一路风行了这么多年的黑色收获时光?三聚氰胺的魔影,何时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且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应该说,所有事件之后的应对,都是有力的,及时的,比如立即下架,坚决倒奶,从严彻查,动真问责,拘传的拘传,辞职的辞职,包括,发布限量标准,撤销免检程序,重新检测上市,发布承诺宣言,甚至动用央视资源,重塑品牌形象,……但是,事情的源头究竟在哪里?谁来回答?
老百姓从来容易接受现实,也容易用朴素的常识,来衡量和判断世间的善恶。民间有问,再打上一百遍的广告,能够回答这些关于三聚氰胺的质疑么?再摘掉一百顶乌纱,能够驱除三聚氰胺的魔影么?恐怕未必。
最新的报道,香港检测从内地进口的鸡蛋,发现其中一种鸡蛋含有三聚氰胺,立即停止销售。为此,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10月26日表示,香港将全面检测从内地进口鸡蛋,并将检测范围扩大至从内地进口的肉类及动物内脏。按照一般的常识,输港食品的质量检测比内地供应的只会更为严格,内地的鸡蛋、家禽、肉类,有多少含有三聚氰胺?稍作推论,这无疑是因为饲料当中有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啊,你的魔影无处不在,你在证明国人的聪慧,还是在演绎一种民族的哀痛?
鲁迅先生大半个世纪之前,就慨叹过,我们祖先拥有四大发明的光荣,但是后人拿火药来做炮竹,拿指南针做看风水的罗盘。难道这种劣根性的传承,让我们可以见识“三聚氰胺”如此的发现和应用?让我们可以见到,为了蝇头之利,可以到了罔顾天良、罔顾生命的昏狂地步?
说到底,三聚氰胺,一种本身无善无恶的化学制品而已,三聚氰胺成魔,全在人心之恶的释放和滋养!
今日所有的整治,无疑是在救奶市,效果如何,当待观察。现在看来,蛋市、肉市,也难免沾上三聚氰胺的魔影了,无疑也要治市救市了,直面相对吧,无须悲观,也不须掩饰。不过,民间有一个道理,曰:救市道不如救世道;救世道,莫过于救人心!人心向善,百恶不生!
拿来驱除三聚氰胺的魔影,这是不是可以算得一个治本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