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城市行走成都印象文化符号文化 |
成都过眼录(之三)
西方一位学者说,文化是遥远的水。成都的文化流脉历数千年而不绝,滋养之功,何其伟也!
行走成都,你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寻觅,举步之间,无论宫庙祠堂、名胜古迹、街区市井、食肆店铺,触目可见牌匾楹联、碑记石刻、诗词歌赋,长短华章。
且不说蜀相诸葛诗圣杜甫塑像之前的旷世佳句、千载妙对;也不说铁钩银画刻就的锦里序记,记述了多少这条驰名天下风情街巷的市井史料、巴蜀印迹;更不说草堂南门之外浣花溪公园之内、长过百米的诗歌大道,那上面自诗经楚辞、而汉赋唐诗、而宋元明清,举凡佳句,皆精为雕琢,供人俯仰吟赏,蔚为大观;就是和政务中心相邻的房交会展会大厦的门前,亦有一方石刻四言长诗《安居颂》,古往今来、纵横捭阖,取意高阔,辞章谨严而华美,令人叹绝;哪怕通衢之中,好像是过街长廊的两侧,也可以见到以真草隶篆写就的路名集锦,成都的每一个路名本来就有可以言说的故事,华灯初上之际,你眼边脚下的灯箱上,见到这样龙飞凤舞的表达,该是多么赏心悦目,你又该是多么喜欢这处处可以品读、而又品读不尽的成都?
甚至,随便走进一家饭庄,入口一边的墙上,就有一篇专门撰书雕凿的辞赋。有一回我正惊叹,这家不起眼饭馆的墙上诗,如何这等的流畅贴切而又庄谐相杂、令人解颐,一看落款,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流沙河!更记得,刚到成都的那晚,同事小林总监引路,到一家名叫“盘飧市”的地方吃饭。门楣有匾,墙上有诗,正要吟读,小林考起 “盘飧”的读法来。看过酒保递过的纸巾,上面有一段解说:飧,音为SUN也。杜甫有诗云:“盘飧市远无蒹味,尊酒家贫只旧醅”。以往一眼掠过,误作“盘餐”,而且以为意思颇是通顺,岂料一字大谬多少年,今朝启蒙在成都啊。
与成都第一接触,便留下了深深的心头烙印:这里,无处不文化。
可惜,行色匆匆,成都来不及细细品读。只知道杨丽萍《云南印象》的瑰丽旋风掠过成都,留下满城的惊叹;成都自己的音乐剧《金砂》、《草房子》轮番上演,前者咏唱天府福地的史诗传奇,永不落幕,后者描画时尚市井的悲喜故事,天天翻新生活的视角;还有,老顺记茶楼晚市的川戏折子,板鼓锣钹、水袖高腔、绝活变脸……,这些,都留给我关于成都、成都文化缠绵不绝的怀想。
老秦说过,三月杨梅,四月樱桃,五月枇杷。七月八月呢?记得也是一位司机,车过浣花溪,他说,到了上秋,这里方圆一带,全都是桂花的香味!言者神醉,闻者心醉!
成都,你能不重新来过?
最有趣的是,我在成都居然和一位三十五年的家乡挚友,不期而遇,两人喜极开怀,称为“一生之最的奇缘”。两人相约,此生还要再来成都,一起品读这座城市。
甚至说,倘若人生重新来过,愿意生息在成都。
【今年来成都,我给这位朋友去电话,还能凑巧聚一下吗?他说,没有这么巧了。但是,心有此想,相约来兹。此后,有的是机会,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