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2006-11-29 11:36:44)
分类: 电影观后感
昨晚在星美看了反应911事件的最新影片《世贸中心》,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年,但重现在眼前的灾难依然让人震惊。影片从两个警察的获救经过反射了美国人民对那场灾难性事件永远的痛。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虽然现在看电影时那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还在,但该片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恐怕难以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导演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他不敢太过直接地触及美国人民这块伤疤,从而使影片的冲击力大打折扣。
 
“911”事件是充满政治味的,而对于天生敏感的奥利弗来说,他尤其爱在自己的影片中标明政治立场,从《刺杀肯尼迪》、《尼克松》一路走过来,他一直立场鲜明地怀疑着。当他去执导《世贸中心》时人们猜测他究竟又在怀疑什么了,而最终他呈现出来的却是一部不存在任何政治气息的电影,不再有怀疑,只有简单抹除伤痛的意图。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如果说不是依托真实的“911”历史事件,影片的表现力事实上并不强,更多的只是一部普通灾难片的水准,带给观众的震憾性也是有限的。但对美国观众而言,其实只要看看当年的电视纪录片,受到震撼只怕也会是巨大的,这种震撼不是因为画面而是因为心灵,所以说影片带给观众震撼感觉的是创伤的回忆而不是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的愿望或许是好的,但如果为了减轻伤痛而回避过多残酷,事实上影片的艺术创造力也在被削弱,奥利弗在以大事件为背景的情况下却越做越小,让影片流于平淡。 
 
不得不承认,虽然同样以某一点来展现“911”事件,而保罗格林格拉斯的《93航班》却做得更好。一个以93航班切入,一个以世贸中心切入,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是《93航班》越做越大,而《世贸中心》是越做越小,一个由点化面,一个不断距焦至个体。《93航班》的故事不停留在93航班而是扩展到“911”的整个事件,世贸中心、五角大楼、平民商场,以及93航班所针对的白宫,五个航班相继被劫持去攻击目标。整部影片以平实纪录片的视角来展现那恐惧的一天,没有距焦没有刻意煽情,在平实的叙述中带给观众一波接一波的震撼。而奥利弗的《世贸中心》却不停地将距焦点缩小,世贸中心被撞是整个“911”事件的最重大的部分,影片先是将焦点对准世贸中心,然后又渐渐缩小对准了两位受困的警察,故事最后全部围绕这两人展开,将整个事件只通过两个普通人的经历来表达。
 
是的,真实往往不需要修饰便可以打动人,可是回避了太多的残酷后的真实已不再是纯粹的真实,局部终究只是局部。
 
911,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年新气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