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果真浅薄之至?
(2013-06-09 22:59:03)
标签:
王旭明高考作文蝴蝶叶永烈刘加民 |
2013年的高考作文,成为最近的热点。
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批评今年高考作文题材远离现实生活,立意拘泥狭窄空间,思想浅薄之至,抑制学生思考、想像和语文多方面能力展示与发挥。并发出哀叹:拿什么拯救高考作文?
在中国文联供职的刘加民认为:多年来命题者除了倒腾古人,就是智力游戏,把孩子往稀奇古怪神经病的道理上引导,是非常荒谬的。他提出做文的一个理念三个关注:教育需要人间烟火;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作家叶永烈则认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避免了猜题,赞高考作文题没有偏题、难题、坑爹题。
我个人认同叶永烈的看法及刘加民的理念、关注。今年全国试卷中材料作文已占八成以上。这说明,材料作文重回高考试卷的趋势,已然不可逆转。材料作文侧重审题、立意,可以有效避免猜题。材料作文的文体侧重议论,以美国为例,SAT作文题为议论文,即“批判性写作”,关注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理想的文章要做到:论点清晰严谨,论据有说服力,事例恰到好处,句型多样化,语法正确和词汇丰富。总之,材料作文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逻辑和语言组织等能力,符合高考作文的国际趋势。
《中国日报》调查显示,在今年18个高考作文题目中,难度系数前三甲的分别为江苏卷、浙江卷和湖北卷。《南京日报》则将“最奇葩作文题”前三名颁给了江苏、北京和安徽三省市。
这样看来,江苏省2013年的作文题成为热点中的焦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叶永烈表示,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很有新意,从一个细节入手,让考生写出环境保护这样一个大题目。这对于当今中国,很有现实意义,应提倡这样贴近时代的作文题目。我认为,江苏卷的作文材料可写角度很多,只要能够结合所给材料自圆其说,都应判为合题。如果仅以原作者漆宇勤的角度为核心立意,并不合适。
每个焦点,都无法逃避观者们挑剔的眼睛。
江苏高考作文材料出自2011年第4期《读者》,原文题目为《轻一点,别点蜡烛》。而考题所给材料与原文有出入。比如原文里说间隔几个月,而题目改为几天;原文说的“黑色的大蝴蝶”也改为“色彩斑斓的蝴蝶”。此外,原作者漆宇勤看到的果真是蝴蝶吗?研究过蝴蝶的、南京林业大学生环院森林保护系的钱范俊教授认为:漆宇勤把蛾子看成了蝴蝶。
面对众人的吐槽,漆宇勤由惊喜转为焦虑,不得不发微博公开回复:
“1.这次江苏的高考题目真的不能说是‘我的’,不过是浓缩引用了我某篇稿子中的一小段文字而已……5.我只是记录一段真实的经历,不知道可以如何解读,也不知道怎么会被引用为作文素材,所以,这个事情可以说是与我无关,我是无辜的。”
名气带来压力,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这是一把双刃剑。而漆宇勤所得远大于所失,实属幸运!
与此同时,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目“上善若水任方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斥为“荒诞不经”,有人表扬“精致奇巧”。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陈应松、青年作家刘敏、一线教师及网友纷纷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朋友告诉我,我写的一篇文章《云在青天水在瓶》很符合湖北高考作文题。我回复,另一篇《上善若水》更接近。湖北的考生们,你们要是熟悉俞老师的文章,还会认为高考作文很难吗?我认为,高考作文题目确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争论和质疑有利于祛病。高考作文,正在回归生活和常理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