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读者》(2006年第16期),偶然发现一篇雷颐的《力图“改造军阀”的丁文江》。刹那,对丁文江的记忆瞬间被激活了。
那是一本名为《丁文江印象》的书。李东在前言这样介绍:“在历史的狂流与灰烬之下,有许许多多曾经煊赫璀璨的名声,已如昨日之梦,只留下了模糊苍廖的痕迹;岁月的流转,将那些搏风激浪、神采飞扬的身影,荡涤如浮沤,乍现乍灭……”只看了这几句,我就决定将这本书买下来,尽管那时我还不知道丁文江究竟是何人。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1911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质学动物学双学士学位。曾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
当胡适等人对政治失望、发誓不干政事时,丁文江反驳说:“你们的主张是一种妄想……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改造军阀”不过是丁文江从政理想的一项实践。丁文江在被孙传方礼聘为总办一职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为大上海规划市政,二是向租界收回司法权。为“上海特别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孙与奉系军阀结盟,丁愤而辞职。多次被军阀玩弄手掌后,丁文江自嘲:“中国的问题要解决非得书生与流氓配合起来不可。”发乱世文人的感慨:“我们这班人恐怕只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
丁文江改造军阀的想法有点幼稚,但他抛掉书生评论国事、空发牢骚的恶俗,身体力行做实事的行动乃是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的品质,因之而更有现实意义。除此,丁文江认为从政才能根本上改造现世是实实在在的金玉良言。蔡元培先生在《丁在君对于中央研究院之贡献》一文高度赞赏丁文江:“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实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长于办事”正是多数知识分子最缺乏的品质,因其缺乏方才“稀有”。罗素说:“丁文江是我所见中国人中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中国有才华的人多如牛毛,但有能力、敢于实践的人太少。罗素的评价用两个“最”我认为是最高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