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方绘画,我仅有一知半解的理解力,能时时想起并总有会心的就是法国画家安格尔的《泉》。这副作品历经了二十多个春秋,直到1856年才完工。
可见,杰作总是需要艺术家用心灵和时间的碰撞、磨砺才能成就。这幅画中的女孩身体向右微倾,左手托住陶罐的底部,右手扶住罐口,那罐里的水便如泉般流泻下来。
少女眼里全是柔顺,如泉水般柔顺。
《泉》中的少女背景似乎是一颗空心的树干,陶罐是朴素的黑褐色,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个女子显然不是上层贵族家的小姐,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她的体态整体很丰腴,金发。脸是红扑扑的,是很健康的自然色;手臂不是纤细修长的而是健壮有力的;她的左脚是身体的重心落点,脚掌宽大而厚实。这种美具有强度和张力,让人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老子倡导的自然、守朴。
最值得回味的是,安格尔将少女和水组成的和谐与暗喻。
老子曾向临终的老师讨教今后以谁为师,老师常枞说:当以水为师。我以为常枞想说的是学水的至柔至善,所以老子有“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语,可以说深得师传。
古人又常将女性比作水。曹雪芹就借贾宝玉之口表达了对水性女儿的挚爱。
安格尔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艺术,即永恒的美和自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