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铮现象

(2007-11-01 15:10:28)
标签:

罗铮现象

直觉

意象

心音心色

脖子以下

心象

张军

秋谷

      网上对罗铮的介绍:

     罗铮生于1965年,在他10个月时被诊断为大脑发育不全。

     虽然语言表达能力至今还很差,但他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十分惊人的发现。自1992年开始画画以来,陆续画了290幅油画,无一重复,时有新意,甚至还常常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之笔.

 

 

 

罗铮现象

 
 
    他只需一瞬间,不经过体验就明白了。
    他的父亲这样谈到:我们从不勉强他做任何事,只有一个目的,让他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他从小对音乐的感觉非常强烈,记忆力也超乎寻常,古典现代,五花八门,唱的弹的拉的,各种乐器演奏的都喜欢,音乐学院的学生曾经考他,放音键一按,1、2、3,关机。他就能说出曲名。有一天,姐姐罗莹见罗铮独自蜷缩在墙角默默伤心,走到旁边发现他正用耳机昕音乐,拿过来一听是瓦格纳的悲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他哽咽着说:“太惨了,太惨了。”我们是搞音乐的,并没想到他心里酝酿了很多东西,也没培养他画画,直到他开始拿起画笔,一切就全部出来了。
   罗铮画画的时候,很慢很慢,像一头树獭,好像很费劲地在想,在观察内心玄妙的图案,然后一下笔,就是成稿。他从不重画,从不修改,一周画一幅,大约半天,画完了,把笔一放,最大的要求就是:“我想吃一碗杂酱面!”

罗铮自1992年开始画画以来,已陆续画了600余幅油画,无一重复,时有新意,甚至还常常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之笔。音乐界的人更容易对罗铮的画产生共鸣。同样的钢琴曲,不同的人弹,节奏、明暗等等都会有所不同。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是激情而躁动的,罗铮的画用浓丽的色彩表现一种极致,暗示由盛转衰的悲哀。罗铮画陈其钢的音乐,素净柔和,如果你熟悉陈其钢的曲子,就明白那是典雅素朴的,不可能有他画《春之祭》那样浓烈的色调。利盖蒂这位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他的曲子没有旋律没有节奏,如果你没听过利盖蒂的音乐,你从罗铮的画上看到的就只是一道道颜色条子。利盖蒂说,罗铮画出了他内心的声音。还有《月光奏鸣曲》,美国一位钢琴家站在画前许久,说:“奇怪,我怎么全身都在动。”这首曲子,他不知弹过多少遍。

罗铮的画越画越多,来看的人也很多,看了都非常震惊,有的回去居然睡不着觉.

罗教授说,罗铮能画出这么多特别的画作,他们觉得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如果父母没有给予他那么多的尊重,如果没有那些学生朋友的友好和关爱,没有那样的音乐环境,如果姐姐早已去了法国,还有幸运的罗铮吗?还能诞生出这些美妙而无法解释的画作吗?不能。整个家庭对罗铮没有任何期盼,只有一个愿望:好好活着,让他每一天都过得快乐。罗铮被接受、照顾,并欢乐地玩耍在永远的童年之中。这种没有负担、不计回报的爱,这种没有任何压力的玩耍,最终成就了一个天才画家。罗铮的妈妈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这么个儿子!走到哪儿,大家都喜欢他。”
  罗铮的成长为教育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课题。

 
 
 

罗铮现象

罗铮现象

                  

 

                          

 

 

 

 

 

                                                   -罗铮画的《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
 
 
 
罗铮现象
                     -- 罗铮画的《逝去的时光》(陈其钢)
 
    
   我看,这就是一种将直觉用意象方式的表达。这种表达遵循的是弗洛伊德所言的原发过程的语言,意象就是这样的语言。罗铮的内心中似乎是有个转换器,他能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转化成图案、线条加颜色,他的这个通道是畅通的。所以有的画家会用“心音心色”这四个字来评价罗铮的画。“心音心色”意味着下对下,就是脖子以下的感受用脖子以下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我们常人在用话或画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时候,较多地受脖子以上的“意识”或脑的影响,而罗铮却正好相反,他是更多地受心的影响。可以这么说,通常人心中的感受要用语言或绘画来表达的时候,如果把心中的感受看作是一种信息,那么这种信息要转换成另一种信息--语言或图形(颜色),是经过脖子到脑(意识)--》到嘴--》到语言,或经过脖子到脑(意识)--》到手--》到图形(色彩)。但罗铮的通道是不经过脑,信息--》直接到手--》到图形(色彩)。所以有“...像一头树獭,好像很费劲地在想,在观察内心玄妙的图案,然后一下笔,就是成稿。他从不重画,从不修改...”。就象沙盘游戏,那是一幅“心象”,直接把心象投射到画布上去。我想他在画的时候,是能准确地记住那幅“心象”的。
   在分析心理学中谈到人有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感觉、直觉、情感。由于罗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发达,但他发展了我们常人所缺少的那种能力--直觉。这种发展似乎是一种补偿的作用,是心理功能的补偿作用,是一种内在之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一方面可能是这种能力已经消退了不少;另一方面是即使有这样的直觉,但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罗铮是既有那种能力也找到了表达的方式的人,这是另一种不常用的语言,一种另类地表达音乐的符号化方式。当然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有它的投射和对内在感受的失真。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会给朋友们介绍一位心理咨询师的作品,艺名为“内在之光”的咨询师。和罗铮不同的是:罗铮画的是对音乐的感受,而我的这位朋友画的是对人和人际场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