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按照惯例,我们做卫生线的记者,往往都会在一个星期前开始做新闻。
最近比较火热的新闻是广州CDC,在早前就开始向一些特殊的人群做宣讲,把在一些特殊场合工作的“妈迷”招集起来,给她们讲解戴安全套的重要性。
给性工作者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这一直是相当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早在2004年国家就下令全国各个地区要组建高危人群干预队伍,各地应根据本地目标人群分布及特点,分类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2004年广州就组建了高危人群干预队伍,这支高危人群干预队主要由疾控中心的人员、女性生殖健康以及性疾病诊治专家、卫监所的管理人员以及专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组成。
大型娱乐场所对小姐有比较正规的规定,许多小姐都很服从‘妈咪’的管理。他们先后请了30多个‘妈咪’座谈,先向她们宣传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
大型场所比较容易开展工作,但发廊和出租屋组织比较松散,所以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
我们摄影部来了一个新的摄影记者,兴致很高,希望去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医院的去采访,想做专题新闻。我就给他联系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
我知道的,那里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有记者去找新闻做的。摄影记者去跟了大约一个星期,他对我说,怎么没有什么动静,真不好拍。
我说要有耐心。
不错,前天他就告诉我,从护士那里知道有一个艾滋病妈妈要剖腹产子,时间就是11月30日下午。
于是,我又和医院联系,问是否可以采访。医院征求了病人的意见,拒绝采访。
我想,大概是拒绝拍照。如果文字记者去采访,主要写写她的感受和遭遇,可以警示世人。
所以,今天,我怕医院不给真实的时间,我先让实习生和摄影记者去跟踪,要是真有新闻,就先采访。
我在医院给的时间下午2点半,赶到医院。
我让主治医生去帮我说服那个艾滋病妈妈,医生去和她交涉,说她要考虑十分钟。
等了十分钟,医生来告诉我,她不愿意接受采访。哪怕只是说说感受,她也不愿意。
后来,又等待,等待。
市八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把一间简陋的房间,整理消毒,成了一个简易的临时的手术室。
然后是等待广州市妇婴医院的妇产科专家来做剖腹产手术。
大约3点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来了。他们是广州市妇婴医院的2名妇产科医生、1名儿科医生、1名助产师、2名护士、1名麻醉师赶到病房,为确保手术成功,5名医生全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
最著名的,最有经验的是一名男医生,就是由他主刀。一问,原来,他是一个幕后英雄,已经为10多名艾滋病妈妈做过剖腹产手术了。他说第一次给艾滋病妈妈做手术是1999年,怕感染,居然头戴摩托车头盔,身传雨衣,脚穿雨靴,全副武装。
下午16时33分,“哇”的一声啼哭,在场的医护人员和老公阿峰(化名)都舒了一口气。
一名男婴,在艾滋病日前夕来到这个世界。等待他的命运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我愿意祝福他,平安无事!
最近比较火热的新闻是广州CDC,在早前就开始向一些特殊的人群做宣讲,把在一些特殊场合工作的“妈迷”招集起来,给她们讲解戴安全套的重要性。
给性工作者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这一直是相当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早在2004年国家就下令全国各个地区要组建高危人群干预队伍,各地应根据本地目标人群分布及特点,分类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2004年广州就组建了高危人群干预队伍,这支高危人群干预队主要由疾控中心的人员、女性生殖健康以及性疾病诊治专家、卫监所的管理人员以及专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组成。
大型娱乐场所对小姐有比较正规的规定,许多小姐都很服从‘妈咪’的管理。他们先后请了30多个‘妈咪’座谈,先向她们宣传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
大型场所比较容易开展工作,但发廊和出租屋组织比较松散,所以进展还是比较缓慢。
。。。。。
我们摄影部来了一个新的摄影记者,兴致很高,希望去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医院的去采访,想做专题新闻。我就给他联系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
我知道的,那里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有记者去找新闻做的。摄影记者去跟了大约一个星期,他对我说,怎么没有什么动静,真不好拍。
我说要有耐心。
不错,前天他就告诉我,从护士那里知道有一个艾滋病妈妈要剖腹产子,时间就是11月30日下午。
于是,我又和医院联系,问是否可以采访。医院征求了病人的意见,拒绝采访。
我想,大概是拒绝拍照。如果文字记者去采访,主要写写她的感受和遭遇,可以警示世人。
所以,今天,我怕医院不给真实的时间,我先让实习生和摄影记者去跟踪,要是真有新闻,就先采访。
我在医院给的时间下午2点半,赶到医院。
我让主治医生去帮我说服那个艾滋病妈妈,医生去和她交涉,说她要考虑十分钟。
等了十分钟,医生来告诉我,她不愿意接受采访。哪怕只是说说感受,她也不愿意。
后来,又等待,等待。
市八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把一间简陋的房间,整理消毒,成了一个简易的临时的手术室。
然后是等待广州市妇婴医院的妇产科专家来做剖腹产手术。
大约3点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来了。他们是广州市妇婴医院的2名妇产科医生、1名儿科医生、1名助产师、2名护士、1名麻醉师赶到病房,为确保手术成功,5名医生全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
最著名的,最有经验的是一名男医生,就是由他主刀。一问,原来,他是一个幕后英雄,已经为10多名艾滋病妈妈做过剖腹产手术了。他说第一次给艾滋病妈妈做手术是1999年,怕感染,居然头戴摩托车头盔,身传雨衣,脚穿雨靴,全副武装。
下午16时33分,“哇”的一声啼哭,在场的医护人员和老公阿峰(化名)都舒了一口气。
一名男婴,在艾滋病日前夕来到这个世界。等待他的命运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我愿意祝福他,平安无事!
前一篇:做好人难,难,难。。。
后一篇:热烈迎接广州进入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