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亮点
北村:我相信完美人性的存在
作者:亓昕 日期:2007-9-5
北村:作家,1965年生于福建长汀。
曾以《者说》系列为代表作,成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自1992年起从先锋小说创作转向关注人的灵魂、人性及终极价值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施洗的河》《武则天》《伤逝》等,以“神性写作”成为小说界的独特现象;1999开始进入第三个写作阶段,描绘人在追求终极价值时的心灵过程和人性困难,以《老木的琴》、《周渔的喊叫》(即电影《周渔的火车》原著)、《长征》为代表作;2003年进入第四个阶段的写作:开始以理想主义和正面价值为创作目标,关注弱势群体,进入真正的创作黄金期,长篇小说《我和上帝有个约》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记者最为关注的是北村由先锋写作到关注人性本身的转变,事实上,这直接导向了他此后创作的不断开拓,北村坦言: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起因是“婚变”这样的“个人事件”,他由此认识到:人是有局限性的,而人更要承认这种局限性……
本文由2万余字的采访记录整理而成,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作家,北村说:我所信仰的是生命。
只有良知会知道
记者:你曾说你相信有完美人性的存在,相信它存在就意味着相信自己或者说人类能做到,是吧?
北村:我觉得承认自己有限就可以做到,承认自己无限反而做不到。我举个例子说:很多人出钱做慈善,你比如说我出100万盖一栋楼,我就会叫它北村楼,我认为从良知的意义上来说是没有用的,归于零点的功效。因为他为外在的东西盖了一栋楼,对本身的建设没有什么用。
记者:荣耀对一个人来说不是一种自身建设吗?
北村:我认为左手做了好事不能让右手知道,我没有必要给它命名,命名是很荣耀,这就意味着今天我花100万买了一种荣耀感,一种功勋。这是一种贸易关系,一种买卖关系,对心灵建设起不到一点作用。这叫自以为义。
记者:比如说我对你好的目的是希望你也对我好,你认为这也是一种贸易关系吗?
北村:是。
记者:可是心灵的建设怎么去检验?
北村:良知会知道。外面真的很难去证明,要不怎么说是很隐秘的贸易关系呢。比如说今天你的确出于爱心,你根本不会有一点回报的要求和愿望,但是我会有回应啊!回应和回报不同,回报是和贸易扯上关系的,如果我以后不能回报,你可能就会厌恶我,真正的付出是没有回报的,但他一定有回应。爱本身是会有回应的,我今天不一定回报给你,但我会去爱别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说一个人还没做生意之前非常苦,有一个师傅救了他,给他吃给他住让他赚钱,后来他做大生意了,挣了很多很多钱,当他回去感谢他师傅的时候,他师傅已经快死了,他师傅说:“你别给我了,我已经用不着了,你去帮助别人吧。”后来他想,做什么呢?我就做好事吧,救助孤儿。一个、两个,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干脆拿钱办孤儿院,最后收了600个孤儿。他没有回报给救他那个人,但他回报给了600个孤儿,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个不平衡的贸易关系,但这种不平等的付出关系带来的是相当平等的爱的建设。
世界上首富和二富,盖茨和巴菲特居然都把财产的大部分捐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他们可能看得非常高远了,而我们还在苦苦挣钱,挣我们需要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