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夏天都是这样的凉爽……
那其实可能心情也会怪怪的吧,该来的不来,那极端而彻底的感觉没有,季节的不分明,就像被晕染了柔和却中性颜色的画纸,总觉得对感官和心灵的刺激都是不痛不痒。
不过又想到好几天都没有开空调和风扇,还盖着薄被睡觉,怎一个舒服了得。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晚上高中同学一起吃饭,大家已经很久没聚了。真是很忙吗?至少我不是,但是在这样诺大的城市里,好像找个机会见面要起很大的势,或者要找一个多么充分的理由。
我其实很讨厌这样的感觉,大家身处在同一个城市,这个城市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要是彼此想见面,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你和他,却可以相隔几个月不见面,借口总是忙忙忙,还是没有彼此想见的冲动和动力罢了。所以很多时候我讨厌电话,讨厌短信,讨厌网络,这些把我们的距离看似拉近却实则疏远的工具。
小时候,在这样夏天的暑假,下午,或者傍晚,挨个儿地去敲小朋友家的门,或者在楼下大叫着彼此的名字,一起去游泳、下河、疯跑、游戏。可是现在,我说得上最好的朋友,我没有去过他家,他没有来过我家,几乎彼此都不知道对方住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
其实常常想象有人来拜访我,带着几个苹果,或者是一束小花,敲我的门,我很惊喜地把他迎进来,一起喝杯茶,聊聊无谓的天。但其实,说实话,现在又很少又人愿意把这样的聚会招到自己的家里,情愿到外面去吃吃喝喝,我们都一起承受着一扇门里的冷漠和隔离。
乐乐挑起话题说,大家究竟在这个异乡的城市里感受到了什么?
骆潇同学说,还是成都空气和气候比较好。
我说,没有归属感。尽管站在自己买的房子,算是自己的家门口,也是有这种感觉。而每次我回到成都的时候,在双流机场坐上车上了高速路,这种感觉就快速地涌到我的血液里。而在首都机场坐上车,则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感觉,血液里的那种东西在快速的流泻。
骆潇同学说,或许在这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就会有这种感觉了。
我倒不这么觉得,或许永远不会。印象很深,有一次回成都,深夜走在九眼桥上,呼吸着那湿湿的空气,我感觉我和我从小长大的这座城市,在这样的深夜有着相同率动的呼吸,我们在彼此拥抱,彼此属于,我感觉这是我的城市,不管我在这说什么做什么,它都是我的,我的快乐、忧愁、撒娇、任性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大大咧咧,同样,我也是属于它的,心理和灵魂。这就是归属感。
相反,在这个城市里,我活得瞻前顾后,不事张扬,甚至有些时候我过分的礼貌和温柔也是小心的表现,一个异乡客的小心翼翼。
那当然有的人会说,你为什么来这儿,听起来像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我跟很多人解释过这个问题,有些人是不能让自己活得太舒服的,舒适的生活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价值,失去向前的动力。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足够的毅力推着自己走,所以必须有外力帮助,有客观条件的挤压,我就是这样的人。
当你选择一种艰难的生存环境去完全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时,那个过程或许充满了痛苦和磨难,但是却可以让你专注于去解决问题,不会在生活当中走上岔路,同时,失败是经验,成功则伴随着无限的满足。
人应该有勇气不断把自己从舒服的环境中拔出来,给自己新的尝试,新的刺激,获取新的成功。
有很多人,靠酒精,靠游戏,甚至靠毒品来麻醉自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从生活当中得到什么。
如果我不离开成都,或许我永远不能这样深的体会到它的美丽,或许我每天从九眼桥走过,忙忙碌碌也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叫做“归属感”的感觉。
我从不为自己所做的决定后悔,这绝不是说大话,而是这个世界上,“如果……”这个句式其实是不成立的,后悔药和老而弥坚的华仔歌中所唱的忘情水一样是永远没得卖的。你或许已经无法回想起当时做那个决定时的细微心情,但是你必须要记住,当时尽管你会有犹豫,但一定是依据心情择优选了这个决定。并且,就算你选了另一个,你也永远无法料到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许更糟呢?不要这山望那山了。
所以乐乐,想要怎么选择,不过都在一念之间,也都没有对错可言,只是不要再去回顾“当初”,不要再说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