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一个人写道:“你们这些博客都自恋”。呵呵,说得挺对的。我大方承认我是自恋的人。不过自恋也要分的,有的人爱自己爱得很完整,就是那种自己对自己怎么好都不为过的,自己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保护得周周到到。而我这样的自恋属于另外一种,姜丰在写三毛的一篇文章种概括得尤其经典:“有的人,太爱自己,却指望别人,这无非是镜中月,水中花。”
好,这只是在新浪博客首页上路遇一句话偶发感慨,进入重点!
热烈祝贺大眼哥哥点击率过百万!又被我赶上了,呵呵
是昨天才看到大眼哥哥的博客的。在首页晃来晃去的时候突然看到“李承鹏”的名字。都是高科技啊!以前每周一傻等商报看这哥哥的球评,现在要是每天都能看到他的字,那还不经常阳光灿烂了!
今天一早再上来的时候,发现大眼哥哥的点击率已经也过千万了!吓了一跳。不过后来发现,是自己眼神不好加上数学太差,是百万。百万也很好了,大眼哥哥成功冲出四川走向全国,虽然说连用北京话说“丫”都要练很久,但并不防碍这哥哥突破万恶的中国足球的边界,哪儿都插一脚,还让你觉得挺是地方。很高兴见证了大眼哥哥的成长,并且一直力挺!
大眼哥哥最近的新闻也上了新浪首页:“李承鹏否认是李宇春的叔叔”。我FT!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春春同学说不定还在春熙路逛街,如今众位成都籍李姓名人就要注意了,这帮娱记全能把你忽悠成春春同学的亲戚。(晕~~~其实我自己也跟娱记沾边……)其实大眼哥哥成名人的时候春春应该还在念小学,还不会唱《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吧。不过说明大眼哥哥现在的“腕儿”级也比较高了,呵呵。
对大眼哥哥很有感情,感情萌芽在高中的时候。说来也是话长。那时候,姑娘我还曾经伪过一段时间球迷。这首先和当时成都火爆的球市有关,再者当时的班主任小吴老师是一真真正正的铁杆儿球迷,据传是全兴俱乐部球迷理事会的会长之一什么的。小吴老师刚接手我们班的时候就称“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只有前十五分钟是你们有效接收知识的时间。”——多好的老师啊!小吴老师的课,剩下的半小时话题集中在球赛、女儿以及“兄弟在美国的时候”。一次,小吴老师周六看了排球联赛,周日看了足球联赛,周一来上课的时候,一张嘴:“对不起,同学们,连看两场球赛,我失声了。”四川话里,是没有前鼻音和后鼻音之分的,也就是说“失声”和“失身”没有区别。小吴老师是故意的,我们笑的是心领神会的。
那个时候周日的球赛一完,最期待的就是周一商报上李承鹏的评论,不过就那么小豆腐块的一千多字,但是评点到位,旁征博引,言辞辛辣,想你之所想,却能说出你之说不出。常常看得极爽极痛快,掐着大腿在心里狂呼:好!(掐大腿是因为报纸都是在课堂上藏在课桌下看的,不敢拍案叫绝。)文字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那些字大家都认识,大家都会写,可是排列组合起来却有那么大的差别。写评论更是门太大的学问,你需要对这个事件极其它辐射的一切都很了解;语言不刺激没人爱看,太刺激了别人还没看到就被毙了;说不到痛处,别人说你油腔滑调华而不实,说到痛处,还要看说几分留几分;表扬个什么吧,要有立场又不能谄媚,要让人心情澎湃吧,还不能用卖大力丸的方法……太难了!太难了!当时就想着要当记者了,所以觉得要是做成李承鹏那样自己都很满足了。可做了一段时间记者还是不敢写评论。
为什么又说到小吴老师呢?这是因为小吴老师和大眼哥哥还真让我觉得有共通之处。首先,是外表上的,两人都是典型四川身材的瘦小男生,都有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长得还真有那么点像。其次,两人都算是“才子”,一肚子的货。而且嬉笑怒骂,敢说敢做。温柔时笑脸盈盈颇为绅士,真要怒了也是青筋暴烈,有脾气!但决不是愤青。所以,大眼哥哥在我心目中也是满亲切的。
我不怕被拍砖也要说老实话,我对身材瘦小的男人在两性关系上是天生的排斥,但是,如果就要我谈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我立马爱上大眼哥哥!才子的讨人喜欢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女生们都在心里藏着对才子最为纯洁的崇拜和幻想。小吴老师刚接手我们两个班的时候,一半以上的女生心存过邪念。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教美学的老师,也是身材十分瘦小的大眼男人,他的课十分有趣,女生全坐在前面,男生全坐在后面,壁垒分明。上课时好多女生都舍不得记笔记,因为要一直专注地看着他讲课,我要是他也一定十分享受这种齐刷刷的目光。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觉得美学十分玄奥,我只能透彻地理解“距离产生美”这一条,但却对当时这个才子带来的“场”记忆犹新。男生们对这种才子多是嗤之以鼻的。
最早让大眼哥哥出名的足球评论,而其他领域的体育评论大眼哥哥写得也是很棒。后来大眼哥哥什么都说一说,这也是就是网络的好处,大眼哥哥总不能在《足球》上评春春同学的三百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张国荣死后的那篇。有多少人哭天抢地,有多少人哀惋叹息;有多少人在回顾,有多少人在八卦;有多少人借机悼念自己的青春,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的一腔怨愤通过写给哥哥的祭文发泄出来。但是,谁也比不上李承鹏的那篇。我记得那篇最早是在《信报》上看见的,看完以后觉得那篇文章在那,就像是一张粗糙黄纸上的一点醒目的红,挥不去的悲情,让人想到哥哥在演虞姬时那最后的回眸。(“张国荣不是狗粮,他是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在少有包装的那个时代,他用特立独行的中性演出、用细如毛发的眼神、用千回百转的嗓音,勾引了从大家闺秀到邻家小女、从莘莘学子到学徒工的青春情怀——用颓废中的优雅、从容中的销魂,不动声色地完成绝对“金粉”式的精神勾引。”)
04年,一个人干劲十足守更熬夜看的奥运会,也是每天一去单位打开电脑先看李承鹏的评论。觉得他像武侠小说中的一个剑客,剑剑舞出,快意十足。
李承鹏还继续让我开心且思考着,那个因为米卢出名的姐姐叫啥,我已经忘了。就是她率领的一众中国足坛女记者,用“肉搏”战术和米卢“零距离”的接触害大家都眯缝着眼儿,上下打量着看体育女记,也害我本来想试试做体育记者而被众多哥哥们劝住。
大姐也说,写博客真的要上瘾,就像有人非常耐心地听你,可以鸡毛蒜皮地说。
偶又笔耕一早上了,不仅是鸡毛蒜皮,还天马行空,呵呵。
靠!刁寒的《坚持》又来了!受不了!我们都要坚持,呵呵,大眼哥哥跟美女们拼了!你自己说的“追不上丫还写不死丫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