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88ee44eg832bd3d18652&690
似乎好几年了吧,时兴过起了各种各样的洋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甚至前两天还冒出了什么白色情人节。至于具体是什么,说实话,我连一探究竟的心情都没有。
乱,不理它。
这不,又一个洋节到了——愚人节。儿子放学一回家就嚷嚷:“哎呀,我今儿被愚了好几回。”暗笑之余不免感叹,像他这样的老实孩子,也难怪被愚啊。再想,为什么这几年洋节愈演愈胜?
想来,是我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了吧?因此才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想着法儿地让自己有机会放松放松。吃个饭、喝点酒、再不在今儿、对,没错,就是4月1日这天,开开玩笑,反正是个愚人的节,就是有点过分吧,扛着“愚人节”的大旗,嘿嘿一笑,那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把火窝在心里。
好呀!好!实在是好!
我呢,在今儿挺不合时宜地想起点儿别的。前段时间朋友从美国回来,好几年没有回来了,变化大得有些让她吃惊。但是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极深。在美国接触的中国人,根据说话就能很轻易地分出是从内地,还是从台湾来的。
为什么?
因为,台湾人的国学一直传承得特别好,儒雅的风度已经深入骨髓。当然,一定是有个例的,朋友说的也只是大部分台湾人给她的感受。在找各种资料什么的看看,才知道原来那里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学习三字经等等最基础的古文。
那位问了?有用吗?那么小,懂什么呀?这么说吧,我家那毛、就是那个叫“毛蛋儿”的狗,每每见我脸色不好欲发火时,总会一溜烟儿地钻到床底下,极力避免着殃及池鱼。这是一条狗,何况是人。
比喻有些不恰当,乱比喻,但自觉道理还是差不多的。
其实谁都知道,我们已经丢掉了太多的传承,也可以看到,现在是在慢慢地往回捡。那么,别总是做些形而上学的事儿,务点儿实的呗——从孩子做起,认认真真学点儿国学知识,别装样子一般发本儿书,背不背、看不看我都管不着。与其这样,走那形式干嘛?有意思啊?不知道再哄谁呢?
其实,今儿说的跟这个节八竿子打不着,就是有感,一发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