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噼里啪啦是成长的声音
(2023-04-29 14:18:23)
标签:
儿童文学 |
分类: 杜梅的书 |
李迪:噼里啪啦是成长的声音
三月里,杜梅到北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临上飞机前,从深圳打来电话,约我为她即将出版的长篇童话小说《噼里啪啦班的兔子》写点什么,当时在电话里,我是忍着没有捧腹大笑出来。
记得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青苔街往事》时,我为这篇小说写过点什么。当时我写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把《青苔街往事》作为现实主义的儿童小说来读,另一个则当成了童话来读。因为,在小说中,我真切地捕捉到了一种气味:童话气味。童话这个幽灵,一直在杜梅作为作家的精神密林里深藏着、蛰伏着,等待一阵风,或者一片撩拨的月光,这头幽灵,就会像豹子般呼啸而出,斑斓的皮毛,闪烁着斑斓的光芒。童话这个版本的序言,我没有给她看过。冥冥之中觉得,我对她作品中深藏着的童话意蕴的解读,哪天会冷不丁地派上用场。杜梅终究会深陷童话里去的。
杜梅终究会写出一部彻头彻尾的童话的。
果不其然!
普希金说过:童话披着假的皮毛,把真的灵魂隐藏其中,用以引导善良少年。作为一名在小说的丛林和青少年教育的原野上跋涉和驰骋了数年的知性而敏感的女性,杜梅不走上童话的写作道路似乎是不可饶恕的。就像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小姑娘爱丽丝,她尾随着一只穿衣服、时不时看怀表的兔子掉进了深洞......
杜梅顺理成章地掉进了兔子们布下的陷阱而不可自拔。于是,我们如愿得到了这本翻阅起来就会噼啪作响的长篇童话《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正如名字,本书噼里啪啦地讲述了在兔王国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叫噼里啪啦班的班级所发生的故事:学校新聘任的巨型格仔兔•球球老师到噼里啪啦班任教。年轻的球球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性格迥异,乖张出格,而且丢失了嘴巴的小兔子。看看这八只小兔子的名字吧:海棠兔•小玩子、白兔•百找、喜马拉雅兔•齐天小圣圣、狮子兔•棉花猫、洁西伍莉兔•薇薇、涡卷兔•吧吧熊、雷克斯兔•汪努比、法国垂耳兔•巧克力男生。这群兔子的名字,读来是不是就噼里啪啦地令人头痛却又很有意趣?童话就是在这群光怪陆离的兔子中展开:小兔子之间,兔子学生和兔子老师之间,小兔子和父母之间,父母和学校之间。小兔子和自然及社会的环境,小兔子折腾出来的故事,成长的神秘、宿命、烦恼、体悟和无奈等等。
杜梅因其长期浸淫在学校、家长、孩子的世界里,辅之以深厚的文学实践和社会观察的天造地设的条件,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思结想,一挥而就。没有这些准备和锤炼,要想驾驭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读全书,无不浸透了作者的观察和思考的心血。无不彰显着她的愤懑、无奈、叹息和理想,甚至是幻想的人文情愫。
可以这么说,这部童话,是一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百景图,是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的路径图、联络图、关系图和教科书,是照见现实的一面镜子,一面能照见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魔镜,把少年儿童的世界一清二白、不遮不拦地和盘托出!
美国儿童作家劳埃德•亚历山大说过和普希金同样意思的话:所谓写实主义作品,看上去真实可信,其实是虚假的,而童话幻想,看上去似乎满纸荒唐言,其实是真实的。
杜梅用这部童话佐证了这个论断。
童话《噼里啪啦班的兔子》通篇讲述的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生活,但由于采取了童话这种写作手法,把一切都推向了陌生化、本质化和异类化。作者和读者由此获得毫无顾忌的、没有负担的、吹毛求疵的、隔岸观火的写作阅读情境,在富有安全感的环境里肆意阅读,渐渐头上冒出汗来。全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童话不代表幼稚、简单。恰恰相反,正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玛利亚•尼古拉耶娃所说:当代的哲理性童话,在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和艺术手段的丰富性上,都触及到了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所触及的严肃问题。
我和作者是同窗,后来天各一方。期间陆陆续续地读过一些她发表于文学刊物的小说,基本都是女性写作的情感表达(也许读得不全)。第一次读到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她的长篇儿童小说《
铁是铁钢是钢》,说实在的,我是吃了一惊的。就像当年安徒生的挚友、物理学家奥斯台对安徒生说的: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你出名,那么童话能让你不朽。
一种天真包含在杜梅的精神肌理里,这就注定了她在儿童文学的海洋里,会以一尾色彩最鲜艳的鲽鱼的形式出现。在她的文字里,有种我称之为“成功返回到童年”的真童趣、真童真。儿童写儿童,无法不幼稚;成人写儿童,大多写成刷了绿漆的老黄瓜。杜梅却成功地将破解了这个难题,抵达一种“返回”之上的新境界。后来读到她的《女孩范贝西》《男孩阿不》《青苔街往事》等作品,这种“返回”式谱系越发地明显、越发地发达,因而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之林里,无疑有其独树一帜的美学意义。
这种美学意义,在《噼里啪啦班的兔子》一书中,被作者赋予最形象、最生动、最本色的象声词:噼里啪啦!
诗意盎然的噼里啪啦!
从容不迫的噼里啪啦!
我们的一生都与噼里啪啦形影相随,切入命运,切入一切和我们休戚相关和毫不相关的万事万物。我们在噼里啪啦的梦中醒来,开始新生;我们的脚丫、我们子孙的小脚丫,在泥土地上噼里啪啦;拨节的新竹、麦苗,在春雨里噼里啪啦;钟情少年胸膛里的波涛噼里啪啦;怀春少女莫名的泪滴噼里啪啦;都市里的白领、蓝领和金领们的奔波噼里啪啦;秋虫在乡村夜晚的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彻苍穹之上,大地之下......关于噼里啪啦的意象写不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新生代的成长,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世界的基本状态,恐怕唯有“噼里啪啦”了!
在《噼里啪啦班的兔子》这本童话里,我们看到,在开篇,副校长先生那张极其愁苦的大脸,以及那根原本黑色、非常情况就变成红色的会变色的胡须,到了结尾处,他的脸以及胡须的从容和旷达;我们看到,八只兔子丢失嘴巴后,经历了成长必经的历练,终于找到了找回嘴巴的人生妙诀。
副校长先生却难得地笑了。他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高兴吗?这可是你们第一次主动自己说,要找回嘴巴啊!”
我们看到:童话的主角球球老师和噼里啪啦班的八只兔子们是如何地相互塑造,合而为一又各为一极。我们还看到,家长们的渐渐成长......
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生的重大命题和生活的鸡零狗碎,作者以“噼里啪啦”这个象声词一言以蔽之!
诗意而从容!
好了,还是把阅读和理解的权力交给读者为好。最后忍不住再说几句:杜梅的有良心的真诚写作、有趣味的幽默写作、不落伍的开放写作、有难度的智慧写作,一定会噼里啪啦地呈现出万千景象。
兔子们,噼里啪啦地来吧!这里青草如林,这里瓜果正甜!
前一篇:周思明:爱,引领孩子走向自信人生
后一篇:孩子上小学前必读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