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的11种力量

(2018-10-14 09:07:27)
标签:

沟通技巧

家庭教育

教育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转载分享

儿童的11种力量


小孩就是小孩,并不是小大人,他们独立而丰富,活泼且敏感,像是一个隐藏的神秘宝盒,等待我们逐步发现珍贵的品质与能力。

 

学习的力量


1海绵式的整体吸收能力


刚出生的婴儿,不论放在什么地方,也不论当地的语言有多么复杂,他到了3岁时都能轻松学会;移民的孩子很快完全适应当地社会风俗习惯,而不习惯外地生活方式这种事,是因为儿童的心灵是非常开放的,他的心如同一块海绵。



2一个善于学习者


他(爱弥儿)心里非常清楚,有许多事物是他现在所不了解的,但是随着慢慢长大将来是会了解的;也有许多是别人了解的,但他自己却是永远也不会了解的;还有许多事物,则是所有人都无法了解的。他的心胸能够包罗万象,就像蒙田所说的那样,他“虽不是一个学识渊博者,但却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者。”

——卢梭


3儿童有辨认复杂事物特征的能力


儿童天赋有辨认复杂事物之特征的高度能力,这种透视世界的能力是整体性和洞察性的,而不是分析性与描述性的,是这种能力使小孩一眼就能看到事物整体的特征。由于这种辨认特征的能力,直接来诸自然,来之于人类物种在自然中的演化,也反映了自然千姿百态的面貌,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能力。

——黄武雄



敏感的力量


4对环境的爱


“敏感期是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在敏感期间,儿童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的推动,刺激他对周围环境不同物体产生兴趣。实际上,这种内在的力量就是对环境的“爱”, 并不是一种情绪上的刺激,而是一种知性的欲望或爱,促使儿童去看、去听、去发展。

——蒙特梭利



5儿童天赋有头等社交能力


儿童具有灵活的和敏感的能力,对他们周围的人的态度和行为,都同情地产生感应,很少成年人能把这种能力保持下来。儿童对自然界事物的不注意(由于无力控制他们)相应地强化了他们对成人行为的兴趣和注意,这两方面是相伴随的。

——约翰·杜威


生命活力


6向外扩张的生命活力


孩子的生命活力极其旺盛,正在向外扩张,可以说,孩子感觉他自己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围的一切都活跃起来,至于他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他能改变事物的现状就够了。如果说他破坏倾向较多,其原因也不在于他本质邪恶,而是因为建设性活动总是迟缓,而破坏活动则比较迅速。

——让-雅克·卢梭


7用有生命力的方式展现


你若在上课时间适切地教了孩子,她们在外面玩就会比上课还累。越是用有生命力的方式展现一切事物,发展儿童在心中创造图像的能力,并越少去动用智识力,即越是倾向于只要求韵律系统去工作,儿童便越不容易累。

——鲁道夫•斯坦纳


8生之勇气


小孩跨入世间,便是以这种无畏的生之勇气体现他自己。他接触世间的一切事物,他干扰外在世界的秩序,来了解周遭的世界,从而认识他自己。他不必担心摔跤,却在不断跌倒的威胁与挑战中发展脑部与智慧。跌倒是他以他的身体融进周遭世界、干扰外在事物的秩序时,必须付出的成本。但他从不计算成本,只因体验是他生命成长不可割离的血肉。

——黄武雄

思考的力量


9天生的哲学家


“所有的孩子们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哲学家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好奇心,所有的孩子们生来就有好奇心。很多很小的孩子眼神里面就闪着很多好奇的光芒,甚至在他们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之前他们就已经具有了天生成为哲学家的可能。而他们学习说话的时候就会问一些可爱的问题,‘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

——乔斯坦·贾德奥斯卡·柏尼菲



10不断的好奇心、运转不停的想象力


和成人一样,儿童按照持续的认知来组织语言,这种持续的认知表现为不断的好奇心、运转不停的想象力以及充沛的精力。为成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他们迫切地追求自己本性的发展。

——加雷斯· B·李修曼



11儿童的理解力


千万不要给孩子们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你吩咐他们或者命令们做的事,是因为你反复无常、心血来潮或是一时兴起,才让他们去做的。他们完全能够理解这一点,如果能够用简明的话语,在他们的岁数所拥有的理解力内,对他们晓之以理,他们也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必须遵守一些德行,为什么他们必须避免去犯一些过失。

——约翰·洛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