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国家100万学生:学习成绩为何“阴盛阳衰”?

标签:
沟通技巧家庭教育教育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转载分享 |
30个国家100万学生:学习成绩为何“阴盛阳衰”?
他们对所收集的30个国家一百万名男女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荟萃分析,得出此结论。
此外,男女大学入学率的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最近皮尤研究中心使用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
2012年,71%的女孩在高中毕业后能够顺利升入大学,而男孩的入学率仅为61%;
1994年,这一数据是63%和61%,换句话说,女孩的大学入学率正逐年攀升,男孩的大学入学率却几乎停滞不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9/cb6d44f0190b419ba5c8270eceb27004.png
三种原因揭秘
为何男孩学不过女孩?
一、“阅读能力”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决定了这个个体的学习力。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无论大人或小孩,听、说、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是难以提高的。
然而,我们却发现在培养男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方面,遇到比培养女孩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更大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
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或缺,而且重要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9/f5f467dbaba8466ca127642e5585d616.png
由于男孩的这些不同,在阅读选书方面,男孩大多喜欢从有动感的书:
比如充满空间—运动知觉活动的书,机械类、科技类的书,图解或视觉类的书获得更多愉悦的体验,如三维和一些内容吸引他们的漫画书,至少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开始阶段。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阅读动力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和阅读自信心。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具体的策略,可以有助于老师和家长去帮助孩子们培养内在阅读动力。
1、要给孩子一些选择权
即使是一些非常小的选择权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哪里读书?什么时间读书?读哪个作者的书?或者是读哪个话题相关的书?
这些小小的选择权,在家长和孩子协商、沟通的过程中,会帮助孩子渐渐地提高他们想要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2、给孩子一个更加平衡的阅读选择
在给孩子提供书的类别、题材上要更广泛一些,不要仅仅是一些信息类的书籍,也可以提供一些更有趣味的故事书。
3、给孩子一些有效的奖励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读完书后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奖励,可能是一个冰淇淋,也可能是金钱,这种方式见效很快,却不利于孩子长期阅读兴趣的培养。
所以家长需要一个长远的计划去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不用提供外部奖励孩子也愿意自主阅读,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每次在完成阅读任务后,给他一本书作为奖励,会远比给他钱或冰淇淋等奖励对长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加有效。
4、提供一个温暖、易接受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不单单只是家长,也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孩子很脆弱的,如果他们觉得阅读太难了,可能就会选择逃避。我们要让孩子觉得犯错误是没关系的,并且一起通过阅读去学习进步。
5、给孩子一些更加具体的阅读指导、建议和反馈
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应该更加具体、有针对性,而不能太笼统。
比如说“你需要提高你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根本无从知道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
相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定位阅读能力弱的原因,给他更加明确的建议。
譬如,告诉他:“你需要扩展一下词汇量”。这种建议更有方向性,孩子也更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在阅读选材上一定要和孩子的兴趣息息相关。家长们还需要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并给他提供这方面的书籍,甚至可以自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给孩子更多的指导。
二、“自律性”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发现,能在一个标准的21世纪学校里如鱼得水的孩子大多是那些体现出良好自律性的孩子。
研究表明:幼儿园时期女孩子就比男孩子体现出更多的自律性。男孩在自律能力方面几乎比女孩落后了整整一年,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男孩子的自律能力差不多和刚入园的女孩水平相当。
女孩的这种自律性会一直延续到她们上中学,甚至更久。
中学时期,女孩的自律能力也高于男孩,这也有助于她们在各个学科取得比男孩更好的成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9/ce401411a66f4a428b5bad4ba2e59067.png
调查人员发现,女孩在以下几方面表现更加出色——
“在回答问题之前阅读指令”,“上课认真听讲而不是做白日梦”,“在看电视前,先做作业”,“即便心情沮丧也坚持完成任务”。
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还发现,女孩每天会比男孩更早写作业,而且用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几乎是同龄男孩的两倍。
所以女孩的各科成绩都平均会好于男孩,甚至是像数学那样的传统男生强项。
如何培养自律性
1、规则意识的建立
规则的建立来源和提炼于日常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各种规则,也就是讲道理,从孩子最熟悉的身边事说起。
一旦建立了规则,就不能有一次例外,违反了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孩子为了让父母和老师高兴或避免惩罚,就会学着约束自己。自律意识就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2、培养抵制诱惑和欲望的能力
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研究,开展了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
30名年仅4岁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每个孩子面前放着一块糖,老师告诉他们:“等我离开后,大家可以吃糖,但是如果谁愿意等我回来以后再吃,就会又得到一颗糖。”孩子们的表现是各式各样的:
有的几乎是在老师走出教室的一瞬间就立刻享用了糖,而有的孩子凭借一些简单实用的技巧勇敢地战胜了自我:捂上眼睛假装睡觉、拿出一本喜爱的图书翻阅……最终得到了两块糖的回报。
大约12年以后,这些孩子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
实验结果证明:能坚持等老师回来的孩子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那些老师一走就吃掉糖的孩子。
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尤其是当他们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后,家长就更应该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的欲望膨胀。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3、创造良好积极的环境
环境在物质上的匮乏意味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不能享受充分的活动和交往的机会。
一个宽容、和谐、接纳的气氛有利于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鼓励他们形成对社会良好的认识和行为,更积极而自信地与外界交往。
4、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和负罪感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就会产生负罪感。负罪感会令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愿望,孩子会自觉对照成人的要求,自行检查自己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羞耻感的复原。
父亲责任缺失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两位教授卡对8000名2~90岁的美国人进行研究后也发现:
家庭责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生在起步阶段就落后于女生。
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压力,父亲一般都忙于工作,因而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总是出现父亲角色的失位,这使得男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榜样,直接影响到了其在学校的学业表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19/185fdc5678714920bbf5572d39bc722e.png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发布的一项长达十二年的研究成果也表明——
“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平均智商要高一些,他们在学校里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不能陪玩,爸爸能做什么?
1、提升陪伴质量
首先,我们在能够陪孩子的时候,去提升我们的陪伴质量。
在寒暑假或者是小长假这样的假期,爸爸和孩子提前规划互动和活动的内容。
可以一起去做旅行计划,查找旅行攻略,一起准备出行的行李,确认旅行中共同的目标,可以是吃遍美食,也可以是在旅行过程中,共同照顾好妈妈。
2、隔空互动
我们可以使用视频和语音的方式和孩子进行非面对面的互动,可以跟孩子用视频或者语音进行平时的聊天,或者给孩子讲一个几分钟的小故事。
对大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去跟孩子在视频中聊一些孩子想说的事情。
3、录视频
如果不能够进行实时的视频和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录视频的方式,录一个一两分钟的小视频,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孩子听,然后将这段视频发给孩子看。
4、秘密信箱
首先我们可以写一封短信或者是一个小纸条,在家里面备一个小邮箱,将你写的信投在里面,可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就是爸爸确实最近非常忙,可能我们见不到面,但是爸爸会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放在邮箱里,你也可以把你的回信放到邮箱里,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亲子互动。
对于年龄还小,不太识字不能写字的孩子呢?我们可以采取画画的方式,比如填色游戏,爸爸涂一部分,然后留言告诉孩子,爸爸已经涂上一部分颜色了,你能跟爸爸一起合作,把其他部分完成吗?
陪伴孩子的原则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说,六岁以下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身体的接触,帮助孩子去建立安全感、还有情感上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被关注的,最后是时间上的投入。
对于六岁以上的孩子,尤其是十岁以上的孩子,情感交流会更加重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上的沟通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