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没有比鼓励更好的方式了!哪种鼓励方法最利于成长?

(2017-09-15 19:07:06)
标签:

沟通技巧

家庭教育

教育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转载分享

家庭教育,没有比鼓励更好的方式了!哪种鼓励方法最利于成长?

2017-09-14 22:54 教子有方俱乐部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教育孩子,信任、理解、鼓励永远优于打骂和批评,家庭教育方面更是如此!这是教育专家和大多数家长的共识。

但是,鼓励孩子就是一句空洞的夸奖“你真棒”吗?

真正有效的鼓励方式有哪些?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适宜用“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奖励”孩子的“学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c596f93112aa4edc840b67d6c7c4e778.jpeg

“物质刺激”还是“精神鼓励”,你会怎么选?

鼓励分为两种:一种是话语上、精神上的鼓励、赞扬、期许……另外一种就是物质上的“直接”奖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两种奖励方式应是相互配合的。

虽然有些家长并不赞成物质奖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会有意无意地使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例如:孩子假期里写作业很磨蹭,有的家长就会说:你好好写,完成了咱就去超市买东西。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作业。实际上,这就是物质奖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a7ed0d3b555f4775ac271ae2e5966e32.jpeg

物质刺激的优势是“见效快”!

例如:提前完成作业就奖励玩具车一辆、考试90分以上去游乐场一次、考试前十名奖励假期旅游……

这些奖励方式直观具体,让孩子获得很明显的成就感,往往能立竿见影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

但物质刺激的弊端也很明显:效果不能持久,还容易形成依赖。

一开始,物质刺激的效果会很明显。但长此以往效果就会消退,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欲望膨胀”,要求的奖励层层加码等副作用。

尤其是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习惯于物质奖励的孩子会出现缺乏毅力,不能坚持等情况。

从年龄角度来考虑,幼龄儿童更适宜采用“物质奖励”,孩子的感受更直观,改变行为习惯的效果也更明显。

而12岁以上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主意识,要注重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奖励的作用明显优于物质奖励。当然精神奖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鼓励、夸奖,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支持、期许也是重要的精神鼓励。

鼓励孩子不仅仅是 “你真棒”,夸孩子要具体!

很多家长经常鼓励孩子,但说来说去就是“你真棒!”“你能行!”这几句话,孩子都听烦了,起不到效果。

鼓励越具体越好!

不仅要肯定孩子做得好,还要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让孩子及时知晓自己的优长,并且在家长的鼓励下不断坚持,把偶然的行为内化为习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f2e458efea22489a9e402da17cbcab01.jpeg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多夸“努力”,少夸“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两组孩子完成不同难度的拼图,一组孩子不断得到“你很聪明”的称赞;另一组则得到“你很努力”的称赞。

结果证明:“努力”组比“聪明”组更敢于挑战困难的任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聪明”组会紧张、沮丧;“努力”组却毅力顽强,成功率明显提高。

原因就是:常夸孩子“努力”会引导孩子把成就归结于自己的辛勤付出,让孩子更有毅力;而夸孩子“聪明”则是把孩子的成就归结于“天资聪慧”“天赋异禀”等先天因素,让孩子为了保持“聪明”而变得保守,害怕失败。

鼓励孩子还要注重时机

鼓励孩子还要注重时机,不仅是“锦上添花”,还需“雪中送炭”。

例如,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春风得意的时候,需要家长的肯定;

在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家长“雪中送炭”,变批评打骂为理解沟通,用鼓励的方式带孩子突破阴霾,走出困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3ed3db1187db415ba82e46a5683b22ec.jpeg

鼓励幼龄儿童,要注意呵护他的成就感,不做“越俎代庖”的事情。

例如,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孩子连续用几个月的时间来搜集一种卡片,为了得到一整套,竟然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但是当孩子快要成功的时候,妈妈可怜他如此辛苦,便去超市买了一整套送给他。当孩子看到这个“特殊的礼物”时,嚎啕大哭…

我们的家长切记不要干这样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