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你思考什么,就会写出什么(2)
(2016-10-11 15:31:12)
标签:
校园文学 |
分类: 杜梅的书 |
——百合文学课(2)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次文学课,我照例早到了。因为初一和初二的课时安排不同,有的孩子4:15不到就来了,有的要等到4:30才能来。吸取第一节课的教训,我没有在4:15上课。我说,提前上课对后来的同学不公平。于是,跟同学们达成协议:4:30前闲聊。
我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长假去了哪里?读了什么书?
同学们回答:香港、云南、桂林,以及深圳周边,也有人说,去了北京。
至于读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我问,有人读童话吗?一个女生说,给弟弟读了《小王子》,所以,顺便温习了一次。
同学们都很礼貌,看得出教养。但是,也觉得他们太乖了,隐隐希望能遇到锋芒毕露的孩子。年少轻狂就要显示出来,四平八稳难免暮气太重。
我说自己国庆去了饶平,有幸感受到雨后小山村的静谧与安详:潮湿的空气,茂密的植被,以及雨后初晴的山村早晨的满天霞光。
我告诉他们,我还去了汕头的南澳岛。作为长期生活在海滨城市的人,海岛并不能吸引我。但是,当我百度后发现,北回归线横贯南澳岛,兴趣立刻就来了。北回归线在中国境内穿越四个省: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我对植物一向很有兴趣,就想,南澳岛的植物跟台湾花莲以及其他地方是否不同呢?事实上,一个外行人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我在南澳岛只拍下唯一的一张花卉照:龙船花。深圳满大街都是这种花。
其余大部分时间,我坐在沙滩旁的礁石上。海面上,也有几块长长的大礁石,礁石通体红彤彤的。细看,你才能发现,那是夕阳照耀的缘故。
几个小孩子很专注地在沙滩上捡贝壳。他们的专注让我想到,原来,他们是有专注能力的。
4:30我开始正式上课。我对时间一向苛刻,从不为谁例外。
今天这堂课,我跟同学们分享的小说是《诺言》,作者是前苏联儿童文学家列昂尼德·班台莱耶夫。
每周45分钟的文学课究竟怎么上?我想了许久。首先听课的是初一(大部分)初二(少部分)学生。即便都是同龄孩子,上课的目的也不一样。根据上学期的经验,有的同学就是来听听的,文学课再怎么都比其他课有趣些;有的很想提高写作水平。想提高写作水平的同学,愿意写写。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决定以欣赏为主,顺带写作技巧等指导。
《诺言》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小伙伴在公园玩打仗的游戏,被安排做哨兵站岗,保卫火药库。他向“长官”承诺,绝不会离开岗位。现在天黑了,小伙伴们却不见了。他无助地哭了。后来,“我”经过公园,发现了哭泣的孩子。于是,“我”想办法,从大街上找来一位真正的上校,上校命令小男孩撤离岗哨,小男孩这才得以回家。
我问孩子们,这篇小说,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孩子们纷纷回答:应该是真实故事。理由是,如果不是真实故事,很难这么感人。
可能跟自己的年龄有关,在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风风雨雨之后,本文男孩对诺言呈现出的一片赤子之心,特别感动我。以至于,我用了更为有力量的一个词“震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作者童年时代,亲身经历的一件真人真事。“至于是小男孩是不是就是作者,或者,作者是否就是给小男孩下命令的那个混小孩,我们不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无论作者是哪个角色,“小男孩”的故事,都非常深刻地影响了他。
读者读到一个好故事,会惊叹于作家的妙笔生花。实际上,对于作者本人,生活就是故事的大本营。没有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就没有作家。
托尔斯泰一直想写一个贵族妇女失足的小说。有一年,离托尔斯泰的农庄不远的地方,有个妇女发现,她的情人背叛了自己,一气之下,卧轨自杀了。托尔斯泰深受触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琳娜》。
许多作家的写作灵感都来自生活。那灵感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所谓灵感,简单地说,就是让作家产生写作冲动的一股劲。这股劲,在心里或脑海里潜伏久了,某一天,
帷幕突然被拉开,那个叫灵感的天使,突然亮相在舞台中间。于是,作家想,好了,我知道了。于是,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我写《青苔街往事》也是如此。傻女孩粉红在我心里存在几十年了,她是我童年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小伙伴。遗憾的是,她只活了不到20年。她不在了,我依然会时常想起她。想起她,就想起她挂在嘴巴的那句话:“我是想我妈妈想傻的。我爸爸也是想我妈妈想傻的。”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写作的契机。因为,只有粉红还不行。“我”当然会在。但是,“我”要以什么面目出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刚来深圳时,邻居有个六指女孩。想到这个女孩,我的心里,突然就敞亮了。我知道粉红可以出世了。
上学期,有个同学问:“为什么你童年的故事,到现在才写?”我说:“我不知道。也许时候到了吧。”
对于写作者,有时候,想写什么,并不由自己做主。作家孕育一个人物,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作家心里有了一个人物后,很快就能写出来,有的作家,要酝酿许久,才觉得可以写。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热爱写作。最近看了刘庆邦写王安忆的一篇文章,很感慨。刘庆邦说,如果写作真有秘诀的话,王安忆说的这句话应该就是:“写小说就是这样,一桩东西存在不存在,似乎就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坐下来,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着上一日所写的,继续一行一行写下去,日以继日。要是有一点动摇和犹疑,一切将不复存在。现在,我终于坚持到底,使它从悬虚中显现,肯定,它存在了。”
我想每一个写作的人,都会非常认可王安忆的话。再有天赋,技巧再好,你不坐下来写,不把你的灵感,你的想法变成字,那么,一切只能是虚幻的。
今天,我从闲聊开始,到正式讲课,一直都在讲一个问题: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写作者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写作者不会轻易放过生活中,哪怕一丝一毫的涟漪。或者说,生活中的一丝一毫的涟漪,都能让写作者思考许多。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是,仅取决于简单而珍贵的时间。”因为,时间就是一切。你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
同学们,你要有时间,最好读一些课本以外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如果有时间,你还要伤感伤感吧。你们这么年轻,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这些东西,难道不会让你伤感吗?如果你连伤感的时间都没有,那我真要为你不能伤感而伤感了。
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的脆弱》。
为什么不是《生命的坚强》呢?
因为坚强是我们需要的态度,而不是生命本质。生命的本质是脆弱。
一个女生刚才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悲痛:暑假,比她只大一岁的表姐,在泰国旅行时意外去世,她到现在都无法面对。她说:“刚才谈论生命的脆弱这个话题时,有人还笑。要是去世的是你的亲人,你恐怕就笑不出了。我想告诉大家:生命真的是脆弱的!我们必须珍惜。你永远不知道,一个鲜活的生命会戛然而止在什么地方。”
另一个男生的分享主题是:脆弱与坚强,可能与环境有关。脆弱的人,某时某地,可能是坚强的;坚强的人,某时某地,也可能是脆弱的。
说得好!生命本身就是挑战。
写作也是。
你思考什么,就会写出什么。
201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