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众多的“受欺负”,不是“打不打回去”
  
蛮蛮上一年级时,常放学做完作业后,下楼和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  
小区里面有一个小孩,个子大,性格也张扬,是孩子王。  
蛮蛮常玩到天黑回家,但有一次,到时间点没见人影,我下去找。  
结果看到蛮蛮正气鼓鼓往回走,后面一群小孩,在孩子王的煽动下正在起哄“馒头馒头馒头。。。”  
我没吱声,黑暗中偷偷跟着他,以防他做出过激行为的时候介入。  
一路上,蛮蛮虽气鼓鼓,但性格那么闹腾的他,并没有回骂或作出什么报复的举动,甚至都没有回头,就这么一直往家走。
  
后面的孩子很快就散了。  
最近的育儿文常常讨论“孩子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去”的议题,让我想谈谈国外“Bully”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重视“校园霸凌”现象,其中霸凌是英译来自单词Bully,大意是欺凌、欺负的意思。  
霸凌现象其实全球都存在,只是引入这个词之前,国内没有专门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没有成熟的中文词来对应这种特殊的现象,大家通常用“欺负”这个广义的词替代。
  而在国外华人圈,大家在提Bully的时候也干脆用英文,因为你说欺负,表达的意思,没有Bully来得准确。  
所以乖妈在写此文的时候,考虑再三,决定直接用Bully这个英文原词,让大家理解更准确点。
  什么是Bully
  Bully在美国已经是个成熟词和议题。
  未成年人Bully的定义是:
  当一个或多个孩子故意伤害一个孩子,原因是他们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权力,被欺负的孩子则被削弱权力。
  Bully绝对不仅仅是“打不打回去”的问题。Bully的类型很多,造成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吃不吃亏的问题。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和做出极端的报复行为。
  Bully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欺负,这只是我们肉眼常见的类型。
  Bully的类型有四种:
  物理Bully
  打、踢、推。。。甚至只是威胁要这么做。
  偷、藏或破坏别人的东西。
  欺负、骚扰、羞辱,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人生中众多的“受欺负”,不是“打不打回去”那么简单
  语言Bully
  骂人
  戏弄嘲弄
  侮辱或辱骂
  人生中众多的“受欺负”,不是“打不打回去”那么简单
  关系Bully
  拒绝和某人讲话;
  从团体和活动中孤立某人;
  网络Bully
  网络Bully涉及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令人不快的文字信息或图片。
  现在这种Bully类型的比例正在上升,美国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因此而自杀。
  13岁的花季少女Zoe
Johnson因不堪忍受网络Bully自杀身亡,去世后一天,其FACEBOOK上还有人贴“很高兴你死了”。 
  应对Bully的方法
  对Bully,没有所谓的单一或者最好的解决方法。这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根据各种不同的反应,来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当时情况的策略。
  学龄前的孩子
  对于年幼的孩子,和他人玩耍相处时,对于如何解决冲突还处于学习中,还缺乏经验。他们可能会用攻击代替更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他们感到挫折和沮丧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或说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和话。
  所以有些育儿案例中这个年龄段的Bully,很多情况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Bully。也就是说,“恶霸们”的行为还不符合Bully的定义。
  所以,“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抢了玩具了,要不要打回去抢回去?”的问题,首先是父母先不要急于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不要让“会吃亏”的心态占主导。 
  这个阶段无论是不是真正的Bully,美国教育工作者们的建议基本都是:不需要打回去和弄清原因再决定是否“抢”回来。
  这种情况下,需要家长们细心观察的,是孩子是否真正受到了伤害。
  如果不是,教孩子冷静看着对方,告诉对方停止即可。
  如果是,则还需要一定的大人介入,调解和讲清道理。
  学龄后的孩子
  要打败恶霸,自己需要有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远离恶霸
  恶霸们通常想控制你的情绪,所以首先不要反应过激,或直接武力回应。
  如果你忽略他们,走开,或者冷静果断告诉他们,你对他们说的做的没兴趣,便是示范“你们没办法控制我。”
  文章开始蛮蛮的反应,正好应对上了这点,孩子们想看到蛮蛮听到“馒头”后暴怒的反应,结果很失望。
  保护自己
  如果你不能一走了之,身体上还受了伤害,那么,保护你自己,反抗以便能逃脱。
  你的安全是放在首位的。
  所以,很多人关心的“是否打回去”,在这里的建议是,当一切忽略、尊严地怒视、警告、找人帮忙、逃脱无效后,可以选择以逃脱为目的的“打回去”,保护自己应该是最重要的。
  这种情况通常多发生在初高中。
  杨绛都说,一个孩子的真正学坏,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
  把Bully行为告知给可信赖的成年人。
  如果你不上报这种行为,Bully就会变得越来越厉害。在很多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甚至可以不让恶霸们知道是你上报的。
  蛮蛮4年级时,有一天我们看到书包里两男生写的长长道歉信。
人生中众多的“受欺负”,不是“打不打回去”那么简单 
  原来之前因某个无心的原因,被5年级两个男生朝他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他告诉了自己老师,然后老师找到对方老师处理,于是有了道歉信的结果。
  等我们看到信的时候,蛮蛮说他已回信原谅。
  没想到这么一个难得的小Bullying事件他自己一个人处理完了。
  必须的时候持续上报。
  对Bully不能姑息,每次发生都要上报,一直到停止为止。
  没有理由让你持续忍受Bully。
  遇到网络Bully一定及时告诉家长和朋友
  现在美国利用IT手段也开发了一些反网络Bully的应用。例如应用程序KnowBullying可以帮助家长发现一些警示标示。StopIt的手机应用,可以将被骚扰的文本或图片截屏,匿名发送给任何可信赖的成年人。
  但是一切IT手段,都没有孩子感到被骚扰不舒服,及时告诉父母和朋友有效。
  很多家长在孩子自杀后,才寻求到孩子之前一直遭受网络Bully的自杀原因。
  因为网络Bully往往让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它,不知道向谁求助。
  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控力。
  BULLY本质上是一种欺负,选中你的原因,通常就是觉得你软弱不自信好欺负。
  所以,平时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控力,会让你不容易成为目标,遇事不容易被打倒或鲁莽行事。
  成人职场Bully
  你知道吗?BULLY并不只是上学时期的事,工作后,成人间也会存在。
  职场BULLY是更可怕的事情,因为成人更狡猾更有手段。例如他们知道怎么做可以不让你的上司察觉(例如假装是朋友间的恶作剧),甚至他们就是你的上司。 
  了解动机
  成人BULLY和孩子的动机是一样的,霸王们想要权力,要控制你,是因为他们
  在弥补自己的某种缺点。
  例如他们没有你某方面能力强,没有你那么好的家庭,他们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信任。
  BULLY目标是你,但处理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首先你要明白,你没有做错什么。
  回避他们
  作为一个成年人,对此情况应该比儿时在学校面对霸王们时更有控制力。
  你不能“告诉老师”,但是你可以采取一些回避策略。例如避免单独和他们在一起,例如申请更换座位、项目等。
  不要扮演受害者
  霸王们在寻找一个愿意臣服于他们权力游戏之下的人。如果你让他们看起来象恶霸,而且他们的话对你没作用,那么BULLY很难奏效。
  例如:
  如果有人一直拿你的事开玩笑,你跟他们一起笑;
  如果有人挖苦你,你假装赞美TA,谢谢TA;
  如果有人出言粗鲁,你假装没听到;
  如果有人反复翻出你犯过的错误,你告诉他们,你早就不关心了。
  如果你做了尴尬的事,保持冷静,这样你不给任何人燃料。
  当你停止扮演一个受害者,霸王们收到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尴尬。最终他们会失去兴趣转移寻找“更弱”的目标。
  如果你尽了最大的努力,有些恶霸还是不愿意让步,甚至可能威胁到你的安全,那么你应该寻求当地执法部门或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处理。
来源:新浪育儿自媒体博主 乖乖妈tpony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