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否会被气死

(2015-10-25 02:14: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教随笔
你是否会被气死
 你是否会被气死
杜梅/文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常海沧先生,曾做过一个关于死亡的调查,他发现有50%以上的死者,临终时无法合上眼睛。
    也就是说,有一半多的人死不瞑目!
    我忍不住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逝者放不下?家人、事业抑或其他?
    我感到恐怖。面对死亡,我们已经心绪难平,如果再死不瞑目,这一生是否太沉重?
    然而,更沉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常海沧先生的调查还发现,在已经死亡的人中,有50%的人是气死的,有30%的人是吃死的,还有20%的人是累死的。
    看到这里,你会有什么感想?
    你会警惕吗?
    我的想法是,从此时此刻起,真的、再也不要动辄就被气着了。
    欣慰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反省,我一直在进步。这是好事。唯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憾事少一点。
    对中医,我只是一个爱好者,略知皮毛。但浅显的知识告诉我,所有不良的情绪都会给身体带来深深的伤害。比如,怒伤肝、忧伤肺等。
    有一天,我突然就多了一项“透视”功能——知晓一个人身患的疾病后,大体就可窥探出他性格上的隐私,以及生活的真实状态。
    比如身患“甲亢”的人,别看他(她)表面上待人多有礼貌,实际上,他是个脾气急躁、动辄生气的主;
    比如身患“三高”的男人,他的作息时间肯定是晨昏颠倒的,或者是不规则的;其次,他肯定缺乏运动,饮食上也肯定是不健康的(比如嗜咸、重油或暴饮暴食等)。
    还有,慢性胃病患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与长期心情郁闷脱不了干系。说白了就是,平常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或者,无法真正“放下”。这样的人,体型亦有特征,那就是偏瘦、面孔黄涩。
    过去老话说得好,心宽体胖。这里所指的心宽体胖,并非仅仅是身体,还包括心灵。
     这不是我独有的观点,朋友玛亚在《成就最美好的自己》一书中,也有相同的认识。她说,人的内心会影响人的气质和相貌。意思是:一个内心充满了仇恨,充满了怨气,或者总是心意难平的人,很难拥有一颗感受美好的心。如果你无法用你的心发现美,感受爱,长久缺失感受爱与美的心灵,就会枯竭。反射到肉体上,就是美容问题。
    其实,不生气很简单:不要求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不必每一次都赢。
    要做到这点,当然要加强自我修炼。每个人由于位置不同、境界不同、学识不同和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肯定不同。如此,又何必为了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同而郁闷呢?
    我认识一个人,我真怀疑他天生就是消极悲观者,他质疑一切,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唱反调。这样的人,你能拿他怎么办?改造他吗?那简直是幻想!那么,能做到的就是告诉自己:不计较。
    多数人都没有力量改变世界,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
    我经常告诉孩子:只要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我们就可以将这个世界和他人通通装进我们的内心!
    去图书馆借书,管理员问我:孩子经常被欺负,怎么办?
    我说了两点:
    一、如果只是受到语言上的挑衅,可以不理睬。但是要告诉孩子道理:不管别人扔给你什么脏东西,如果自己不接受,那个脏东西就还在扔东西人的手上。当年我就是这么教孩子的。所以,女儿从不会因别人的无礼妄自菲薄或跟别人唇枪舌剑。
    二、如果是受到同伴的肢体侵犯,及时报告老师,然后永远避开这个人。我一向不赞成让孩子去对抗比自己“强大”的人,因为局面很难控制,结果也很难预测。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绝对能赢,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避开那些潜在的危险。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吃亏不见得是福,但能吃亏的人,肯定比别人多一份平安。报复是人的本性,吃了亏的人,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扳本,什么时候能雪耻。
    有一回,跟一个警察朋友去办案,警察朋友如此苦口婆心地劝慰受委屈的一方:放他一马吧,冤家易解不宜结。就算我们把他拘留几天,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不会甘心,放出来后,一定会千方百计报复你。你说哪个更让你安心一些?
    说这个故事,并不是鼓励包容犯罪。我只是想说,无关原则性的妥协有时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在我上班的大街上,总是能看到一些脏兮兮、精神失常的人四处晃悠。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这些人,原本不都是和我一样干净的正常人吗?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心灵呢?
    据报载,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深圳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偏高,有些人的精神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极易陷入极端情绪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有时一点小小的事就滋生出一桩人命大事来的主要原因。
    精神病医生说,在所有类型的精神疾病中,焦虑障碍是发病率最高的。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从即刻起,我们学着放松,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焦虑,不生气,不被气死,也不被气疯,静看云起、云涌,不怒、不火……

发表于2012年第六期《南方文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