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那些事儿
(2013-11-18 08:19:26)
标签:
沟通技巧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教育杂谈 |
分类: 转载分享 |
南方教育时报 做学生,就离不开写作业。然而,对于一些小学生和其家长而言,作业之苦,已经严重威胁到幸福感了。作业那些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就看你重视的程度了。 何时写作业更好? 1 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水果里有果糖,吃了后很快就变成葡萄糖,即血糖。大脑神经细胞工作时,需要的能量是葡萄糖,还有氧,氧在呼吸时就可以获得。人体2/3的葡萄糖,都是供应给神经系统的。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身体里的葡萄糖消耗得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分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2 晚饭前做作业 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饱餐一顿后,人就会懒洋洋的。因为,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大量食物。这样一来,流向大脑里的血液也就减少了,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了大鱼大肉的孩子更遭。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大脑效率也低。因此,作业应在晚饭前进行。最好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做作业的时候做饭,孩子嗅到妈妈在做饭,食欲就上来了。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3 在好事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如果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但必须养成做完作业后再看。如果以前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出,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 4 不要加作业 给孩子额外加作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家长不知道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以至于孩子不喜欢作业,也就不喜欢学习了。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急。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鼓励孩子阅读,或进行其他活动。 5 优化作业环境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作业环境很重要。作业要在书房进行。如果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要把书房和睡房用木板隔起来,形成独立的一间。书房也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如果,在书房玩得开心,形成了习惯,以后一进入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会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了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 6 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了。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拖拉怎么办? 1 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 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估计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作业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某某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不专心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是一个歇息的地方。如果孩子注意力实在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但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换一种方式说:“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像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 家长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性急。 2 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 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了。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这时,家长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不但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为,还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3 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 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不能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的时间。”家长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你的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带有强迫性,事先要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予以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遇到难题怎么点拨孩子? 当孩子做作业遇到“爬坡”难题时,家长对其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家长的开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1 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许多孩子往往只看了一遍,觉得不会做,就说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的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鼓励孩子:“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 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还是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直接告诉其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就会做原题了。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只要家长耐心引导,经过几个来回,孩子一定能攻克原题。这种做法,虽然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确的地方,然后改正。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 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 好的做法是,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小贴士 高质量完成作业注意小事项 1.养成定时做作业的好习惯 每天在什么时间做作业,做哪一科作业,要形成规律,养成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到了固定的时间就能自动去做作业,不会因为别的事情而轻易挤占做作业的时间。养成习惯后,做作业时,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速度和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2.做作业前先准备好相关用品 做作业之前,应该准备好相关的课本、参考书、作业本和文具,以免做作业的过程中因为缺少东西而东翻西找,分散注意力。 3.先易后难
先把当天要完成的作业大致地看一遍,确定难易程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做作业的次序。先做容易的,顺利地做完之后,有利于激发写作业的兴趣和提高写作业的自信心。难做的作业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如果先做难题,再做其他作业时,就会感到疲劳,失去兴趣,影响后面作业的质量。 |
|||
| (综合)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