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亲家庭的哀伤处理(本文同样适应失婚家庭)
(2013-08-19 07:20:52)
标签:
沟通技巧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转载分享 |
重逢在天堂
丧亲家庭的哀伤处理(本文同样适应失婚家庭)
到亲坛不久,就受到不同的丧偶的亲们的短消息,询问有关孩子和教育的事情。我无法一一回信,就把我的经历贴在这里,或许对同样痛苦里面的亲们有一点点的帮助。
在我经历丧妻期间,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包括心理学家,精神科教授,还有富有儿童教育经验的小学校长,还有许许多多我的弟兄姐妹们。他们给我在伤痛期的不同时期提供了非常多的哀伤处理的专业指导。这些对于我的生命的重建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在这里所写的,是我自己在很多人的指导下得真实的经历。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没有什么学术基础,仅供参考。
应该承认,当我开始写此文的时候,我必须再次面对很多非常痛苦的回忆,让我的心再次搅动起来。但是,趁着伤痛还没有过去,我把我的感受真真实实地呈现出来。如果这些可以给无数丧亲哀痛的弟兄姐妹们有一丝的慰藉和帮助,我的痛也就得了一丝的安慰。我的苦难也就有了一丝正面的意义。
第一篇
真相
亲人去世以后,我们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真相。
我们的至亲刚刚离开我们,我们自己处在一个完全休克的地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无法作任何的决定,更不用说是告诉孩子真相了。
在我妻子离开的时候,陪伴我第一时间的心理辅导者告诉我,要告诉孩子妈妈已经离开了,让孩子清清楚楚地明白,妈妈不是短暂地,而是永远离开了。他陪我走到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当时在朋友家里玩,当我走进去的时候,老大已经从我的眼神和表情意识到了什么,老二还没有感受到,欢快的叫着爸爸扑到我的面前。老大开始问妈妈,我告诉她妈妈已经去了。当他们明白是什么回事的时候,两个人开始撕心裂肺地痛哭。我抱着他们,任他们痛哭。
哭泣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心理辅导者就和他们讲一些学校的事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我朋友家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孩子后来就平静下来,安安静静去睡了。我那一夜快没有活过去,最后喝了烈酒加安眠药,昏昏沉沉睡了三个小时。
对于死亡的概念,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小一点的孩子,从三岁到六岁,对死亡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知道是和睡觉不同的状态。我的老大,是在第一时间就非常明白妈妈去世就意味着什么,这在后来的一周她的情绪里面表现得非常清楚。老二也意识到妈妈去世是怎么回事,但是他真正的哀伤,是在一个月以后。那个时候,他开始真正认识到,妈妈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有亲们问我,要不要告诉孩子父母去世的真相。对我的两个孩子,心理学家给我的建议是马上告诉他们真相。不要欺骗他们说妈妈出差了,妈妈去旅游了。这么大的孩子会非常敏感地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的隐瞒对后面伤痛的处理都没有帮助。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真相。对孩子隐瞒得越久,对他们的心理是不利的。当我们告诉孩子爸爸或者妈妈去外地打工了,以后会带很多好东西来看宝宝。孩子就把自己童年的希望全部放在这个虚幻的梦里面,他们自己还会编织出更美的梦。一旦他们得知了真相,整个的童年的回忆,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个虚幻。这比他们知道真相更加残酷。
什么时候告诉孩子真相?当孩子询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尝试告诉孩子真相。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用的方式可以不一样。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不会回来了,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三到六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信息,而是态度。当我们用平和的态度来讲的时候,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就会小很多。到六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以直接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去世了。
告诉孩子真相,是我们面对这个悲剧的第一步。
告别
仪式在某种程度上面是对一件事情的一个正式的认可,无论是婚礼还是葬礼。
葬礼是最难面对的时光,但是葬礼的正面意义,第一是给我们和亲人一个正式告别的机会,这对孩子们的心里接受事实的帮助是巨大的。第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我们的哀伤有了一个发泄的渠道。
我带着两个孩子参加他妈妈的葬礼。到最和和遗体告别的时候,我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跪在妻子的棺木前,三个人把手放在棺木上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泣不成声。我的手放上去的时候,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失声痛苦。(写到这里,我的手和心全在颤抖)。
告别的仪式,对孩子来说,使他们切身地从感性上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这对孩子心理面对去世这件事情本身划一个句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孩子还小,没有办法经历这样的告别仪式。父母可以在他们懂事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比如说,一起去扫墓,或者去殡仪馆瞻仰仪容,寄托哀思。
第三篇
面对
葬礼完了以后,真正的痛就开始了。
在葬礼以前,我们的人是被亲朋好友和众多的爱包围起来的。这个时候我们情绪的任何反应,都是不真实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喜乐,会去安慰别人。会认为我们可以面对伤痛。但是这些全是幻觉,因为我们是在一个不真实的环境里面,一是我们的感情处于休克状态,一是我们被太多的爱包围。
葬礼以后,一切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亲朋好友也去忙自己的生活去了,我们就开始真正面对痛苦。
前面三到六个月的痛苦是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我前面一个月,每睡两个小时就会惊醒,自己却觉得已经睡了整个晚上了。醒来的失眠更加痛苦,连酒精都没有办法帮助我再次入睡。我只好在我妈和我姐姐的房间打地铺,醒来看到亲人还在,又沉沉地睡过去了。
这几个月里最重要的,是让这几个月过去。痛是事实,苦是事实,挺过去了就挺过去了,也是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忘情水,让我们一夜不流泪。心理学家也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不痛。
但是,我们可以把这几个月过完。
第一是倾诉。我们要找人讲,找不到人讲,就用文字来说。听的人不要有太多的评论,只要安安静静地听他们讲。不要回避痛苦,不想这些事情,只会压抑我们的情感。
第二是释放自己的哀伤。如果要哭,就尽情地哭,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哭。我前面两个月基本上是每天以泪洗面。有时候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心中悲愤到一个程度,就会像野兽一样大声嚎叫,反正没有人会听见。
第三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去完成什么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力已经全部耗尽了。我曾经为了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把我三天积累的气力全部耗光。作不了就不做吧,我们已经坏到第了,再坏又会如何呢?
第四是不要作任何重大决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判断,感情全部是不可靠的。如果作了决定,十有八九是错误的,只会增加我们的痛苦。
我在悲痛的第一时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离开。离开这个让我触景生情的地方,回老家武汉去,一切从头开始。但是,孩子学校的校长在这个时候对我的决定起了极大的影响,他从孩子的角度让我放弃了这个决定。
那么,我们能为孩子能够作什么?校长的意见,最大程度地保持孩子生活里面的不变因素,因为孩子需要安全感。孩子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我按着校长的建议,带着孩子去上学。我一手拉着一个,走进他们的校园。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知道这件事,在路旁站立看着我们。有一些家长不理解,怎么可以第二天就让孩子上学!但是校长的理由是,现在我们的家没有了,学校是小孩生活里面唯一没有变的地方,是他们唯一还有安全感的地方。现在回头来看,校长是对的。
在这个巨大的变化里面,给孩子最大的不变,这个就是我们可以为孩子作的。不仅仅是对孩子,我们自己也需要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有一些不变的事情,让我们有安全感。
所以,不要搬家,不要转学,不要换工作,不要马上就找人填补空白。尽量维持生活里面的不变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我在一段时间非常喜欢上班,加班都喜欢。因为,只有当我进入办公室,我才重新找到一点原来的自我。
我们要在孩子面前掩饰我们的情感吗?这个问题非常微妙。一方面,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所以,行动上面,我们要非常地坚强和理智。前面三个月里面,我坚持带他们去上钢琴课,去跆拳道,去他们所有原来的活动,让他们明白,妈妈虽然走了,但是他们的生活还和原来一样会继续。我发现,稳定的,重复的活动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是巨大的。妻子去世的第二周,他们竟然可以在钢琴老师那里像往常一样和老师开玩笑,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一定要掩饰我们的情感。我曾经和老二一起哭过,和老大抱头大哭过好几次。有一次老大问我,为什么上帝不保守这么好的人活下来。我只是告诉她我也不知道,然后和她抱头痛哭。但是,哭完以后,我还是会给她一个希望,比如和她讨论明天去跆拳道的事情,把她的情绪从悲伤里面拉到现实生活里面来。
记住,前面几个月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决定孩子的状况。但是到后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倒过来,因为我们进入第四个阶段,就是修复。
修复
三到六个月以后,我们的伤痛如潮水一般慢慢退去。哀伤依旧,但是无论是频率还是幅度,从总体来讲是越来越缓,越来越小。当然某些天,我们也会忽然不能自己,但是毕竟和前面几个月来比,是好了很多。我们进入另一个时期,就是修复期。
修复期的时间没有定义,从半年到五年不等。在修复期的我们,是活在两个世界里面的。有时候我们会回到过去的世界里面,那里是痛苦,悲伤,但是我们又开始慢慢在适应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是希望,是新生命。我们是在两个世界之间跳跃,有时候一天会跳跃好几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旧的世界里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在新的世界里面的时间越来越多。
修复期是凄美的,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决定了我们今后很多年的生活。我们在修复期里有两个重要的事情要完成,一个是了结以往,一个是重新开始。
了结以往,是我们要对伤痛划一个句号。我们开始慢慢回到自我里面来,重新面对自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心里饶恕。
爱我们的人,也需要我们的饶恕吗?是的。丧亲留给生者的伤痛是巨大的。生者有一种被抛弃,不被逝者重视的感受。有时候会怨恨逝者为什么把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面受苦。往往夫妻感情越好的,这种感受就越强烈。夫妻感情不好,生者有时候会有一种解脱感。
这些负面的情绪,是要我们自己面对的。饶恕了离开我们的人,我们的心里才会没有的对死亡的恐惧,怨恨。留下来的,是对逝者永久的美好的思念。
第二是要饶恕自己。因着对生者的爱,我们会涌出许多的后悔,自责来。后悔没有生前对她更加好一点,甚至指责如果自己那样那样作,我们或许可以挽回她的生命。这些后悔,自责,也是要被饶恕的。我们要明白,我们不是完人,有些事情该来的,就会来,不是我们人力能够挽回的。饶恕了自己,我们才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了结以往,第三件事情,是和逝者作一个连接,让他活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但不再是我们的全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挂逝者的遗像。我是和孩子每个周末,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去妈妈的墓地,孩子会把墓地打扫干净,给花浇水。这样,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也有一个具体的落实。
了结以往,第四件事情,是设立界限。我们可以悲伤,但是不能够放纵悲伤。校长给我的建议是,周一到周六,我和孩子要过正常生活,该上课上课,该上班上班,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忧伤。在周日,我们去看妈妈的时候,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悲伤。回来以后,又要进入一个正常的生活里面来。
我照作了,没有后悔。
第二件事情,就是重新开始。面对很多的改变,我们要开始适应,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个新的平衡。只有重新开始了,我们的生活里面才会再有笑声。
重新开始,孩子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孩子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极大的精神支柱。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疗伤能力比我们要强得多。原因是,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孩子的世界,就是现在。虽然他们也会回头看,但是他们会马上回到现在来。所以,这个时候,不是我们在帮助孩子,而是孩子在帮助我们。
任何丧亲的弟兄姐妹们,你们要是有孩子,那是你们的福分了。
重新开始,包括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社交。
写不动了。到此为止吧。基本上想讲的话也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