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爱,叫目送

(2013-04-12 14:38:00)
标签:

沟通技巧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家教随笔

有一种爱,叫目送

(南方教育时报C02版)

杜梅

    父母到底是孩子的什么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可真不容易。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低幼年龄段的孩子,毫无疑问,父母绝对是不能离、不可弃的亲人。稍大点,就可能只是他们的熟人——见面虽然不得不打个招呼,但绝对懒得多说。再大些,进入青春期,便似乎成了“敌我”关系。

    所以,有爸爸说:“是谁发明的寄宿学校?太好了!”原来,为避免亲子冲突,他早早做好了准备,儿子小学一毕业,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寄宿学校。“我这也是没招,给儿子旺盛的荷尔蒙逼的。惹不起,咱躲得起吧!”这似乎是个办法,至少能大大减少亲子相见时可能发生的冲突。但也只能是减少,不可阻止。

    我是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了,才开始明白这个叫“孩子”的生命为何物。也是到她成人,离开我,自己去闯世界,才真正害怕起那个藏在孩子身上、随时会跑出来作怪、名唤荷尔蒙的家伙。

    在我们的周遭,即便是宠物,你只要对他好,愿意接纳他,他肯定愿意亲近你。但是,那个你千辛万苦养大的孩子却不。父母越靠近他,他越躲得远远的。躲的时候,还忍不住恨得咬牙切齿。我想,可能在孩子眼里,父母俨然也是一只难以理解的怪物吧!

    美国麦迪逊大学,一个名叫詹姆斯的19岁大学生,某天在颇受欢迎的“No Parents on Facebook”群里抱怨:“今早登陆时,发现一个新的好友请求。当我非常兴奋地顺藤摸瓜了解他时,我不敢相信,竟然是我的爸爸。这很让人气愤。”

    不知父母看了心里怎想?是不是很受伤?可是,我相信,会有更多如我这般见惯不怪的父母告诉你:这,又算什么了?

    比如我,就不知道女儿的微博账号,也进不去她的空间——当然,若是我执意请求,她也会碍于情面允许我进入她的领地。只是,这样有意思吗?

    当然,我也不免忐忑:培养出如此有个性的孩子,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也许,作为母亲,我能做的只能是,理解并接受孩子如此泾渭分明的态度——虽然我们是母女,但说到底,她是她,我是我,我们是生命的两个不同个体。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是啊,有一种父母之爱,就叫目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