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如何教孩子应对“陌生人”
(2013-04-10 07:44:55)
标签:
沟通技巧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转载分享 |
作者:Marcia的平凡生活
第1步:赋予孩子说“不!”的权利
为了让孩子有明确表达自己意见的勇气,父母从小就要避免习惯性地替孩子说话。这样做,父母无意之间剥夺了孩子修习他们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技能的机会: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父母应多找机会让孩子练习用强烈的身体语言和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愿来保护自己。
•
研究表明,因为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乖,要听成年人的话”,所以9岁以下的孩子对“性罪犯”很少会说“不”。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如果觉得不对头,比如有人想触摸他们的私处,让他们觉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孩子可以用“不”来拒绝成年人的要求。必要时,孩子可以大声呼救。父母不会怪罪他们。如果明知有人让孩子做不应该做的事:比如,抽烟,欺负别的孩子,那么孩子也可以向他们说:“不”。
•
在保护自己安全时,有时候,孩子的“恐惧因素”具有强大的作用。但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孩子学会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处理事情,所以孩子往往不会使用。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面临危险,可以使用自己的恐惧本能立即离开。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父母一定会支持他!
•
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家庭电话号码和地址。在自家电话设置110快速拨键,教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0电话的方式:明确告诉110接线员“我需要帮助”,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谈话,就摘下话筒放在一边,以便警察追寻孩子的行踪。
•
选择一个难忘的暗码,如“喜羊羊”,“猪猪侠”只告知家庭成员或受信任的人。并告诫孩子不要告诉任何人自家的秘密暗码。还可以创建一个书写的代码(如“111代表被人诱拐”或“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踪”),以便以使孩子在遇到麻烦时,和父母联系。在加州,曾有孩子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
•
告诉孩子,不要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一旦碰到需要迅速摆脱的危境,可以丢掉任何携带的东西,大声叫喊,并快速奔跑。如果可能,可以跑到就近的成年人身边,(最好是带孩子的妇女)尖叫“救命啊!这不是我的爸爸!”。如果被陌生人带走,要大声叫喊,并拼命抓住周围固定的物体,比如车门,自行车扶手等。也可以踢绑架之人的腹股沟或眼睛,躺在地上,不要轻易让绑架之人抱走。告诉孩子:如果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了别人,父母永远不会责怪你。
•
哪怕是一分钟,父母也也不要让孩子独处。放学回家,孩子可以和同学结伴走回家。周末和同伴一起骑车上公园,上街。有个同伴在一起总比孩子单独行事要安全。如果孩子需要用公共洗手间,父母应该和他们一同前往,以确保安全。
•
让孩子了解可以寻求寻求帮助的人员。
例如,警察,保安等。在商店或饭店,父母可以让孩子找商店或餐厅服务员帮忙。去游乐园,父母首先可以指出穿着制服的游乐园员工的。还告诉孩子,如果迷路了,可以找他们帮助孩子寻找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约定游乐场中一个有明确标识的地点:比如“过山车”的入口,游乐园问讯处等一目了然的地方,“以防万一”。
第2步:帮助孩子认识可疑成年人的行为
有时父母为了吓唬孩子,用“陌生人很危险”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教育孩子认清什么是可疑的行为,更能让孩子掌握保护自己的策略和技巧。让孩子识别以下一些可疑的成年人的行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提醒孩子,和孩子探讨这些情形,并让孩子熟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的应变方式。
•
•
•
•
•
•
•
•
•
第3步:运用情景,反复排练应对陌生人的安全技巧
父母教育孩子时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演示各种情况,再帮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完全掌握这些安全技能。父母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排练,让孩子熟悉和使用自己所学的保护自己安全的技能。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使用了正确的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一定要当场鼓励和表扬孩子。外出时,可以指着停在路边的车子,问孩子,如果有人让你上车去拿你喜欢的DS游戏机给你玩,你去不去?等实地演习来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