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本里的妈妈

(2013-01-05 16:15:58)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好爸好妈

南方教育时报1月4日c1版

日记本里的妈妈

本报记者  杜梅

   

    殷小利,一位母亲,2011年8月3日,突患脑溢血离世。与她相依为命的13岁儿子丁思成,忍住哀恸,做出了一个超越他年纪的决定:捐献妈妈的身体器官,以帮助有需要的人。最终,母亲遗体器官,挽救了9个人的生命。这是深圳第一例,由未成年人提出的亲人遗体器官捐献。

    小思成此举,感动了整个鹏城。   

    一年多过去了,他生活、学习得还好吗?一个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且尚未成年的孩子,突然间,失去了唯一母亲的庇护,他最难,也最需要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呢?还有,那些生活中,不期而至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他又该如何应对?他尚且稚嫩的肩膀扛得起这些吗?比如,夜晚睡不着,又没有人可倾诉,他怎么办?

    近日,记者在可园学校校园里采访了这个目光坚毅的帅气男孩,分享到一段不为人知、既温馨又充满了感动的日记本的故事。

  

    春风,扬起你我的离別/夏雨,打湿孤单的屋檐/秋叶,收到你的明信片/冬雪,转眼又是一年/在,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听,你我最爱的那首歌/泪,总是一不小心翻涌微笑的脸/突然我感觉,你沒走远

    ——电影《宝莲灯》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采访那天,是深圳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但是,阳光却出奇地好。我和思成面对面地坐在操场上的一角。暖洋洋的阳光,轻轻柔柔地照着思成,他的脸显得格外平静。这,也使得他似乎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

    尽管如此,这注定不是一次容易的采访。作为母亲,我一再提醒自己小心,不要因好奇心,再次触痛一个孩子的伤痛。

    我们的交流,从年级期中考试的光荣榜开始。我坦诚地问丁思成:“我知道,你一直很优秀。可是,这次为什么上面没有你的名字?什么原因让你退步了?”

    他微微地笑了一下,目光比我更加坦诚:“缺乏统筹学习。所以,强的学科更强,弱的学科更弱。”

    “有解决的办法了?”

    他点点头。

    其实,我并不担心丁思成的成绩。因为,从小到大,他一直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我关心的是:还是孩子的他,想妈妈了怎么办?

    “看妈妈留下的日记。”说这话时,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男孩,坚毅地抿了抿嘴角。

     幸福绝对可以追忆,至少思成这么认为。他说,看妈妈的日记,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度过的许多美好时光,会一幕幕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而最让他感到温情脉脉的,是9岁时和妈妈一起养小鸭子的故事。这个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故事,是那样地让思成刻骨铭心。

     那是一只羽毛被染成了绿色的小鸭子,只有手掌那么大,弱弱地叫着。思成特别喜欢它,妈妈也特别喜欢它,以致喜欢的都不知道怎么爱它才好。所以,母子俩经常长时间默默地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它玩耍、进食。

    那时是冬天,天很冷,思成和妈妈怕小鸭子被冻死,就在纸盒里放了许多布头。但是,小鸭子并不喜欢呆在布头下面,一会儿就钻了出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用柔软的纸巾,为小鸭子做了一件衣服。费了好大的劲,裁剪好了,也做好了,却怎么也无法给小鸭子穿上。因为,小鸭子一直不停地动啊动的。最后,思成和妈妈只好互相叹息了一声,放弃让小鸭子穿衣服了。

    思成以为,小鸭子一定会在他们家生活得很快乐,并且长成一只真正的鸭子。因为,他和妈妈是那么地爱它。然而,有一天,当他放学回来,却没再听到小鸭子的叫声。思成感到有些不妙,果然,纸盒里已经没有了小鸭子的身影。回忆到这里,思成的嘴角再次浮现出一丝微笑:“后来,妈妈为了安慰我,又给我买了一只仓鼠养。”

    回忆中的思成,满心满脸都充满了幸福。

    就这样,妈妈的日记本陪伴着思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思成说:“每一次翻阅日记本,重温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就像是,再次被妈妈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样的“重逢”,无疑令人伤感。但是,这样的“相聚”,也给了思成无比的力量。在思成心里,妈妈从来没有离开,“妈妈的器官延续了新的生命,妈妈浓浓的爱还在。”丁思成目光清澈、语气坚定道。     

 

    怀里,有你紧拥的温度/眼里,有你微笑和痛哭/心里,有你说过的故事/嗬......梦里,你在回家的路/

在,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读,你写来的每句安慰/爱,圈住你我在同一个圆/你的冷热我能感觉

    ——电影《宝莲灯》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为人父母,无不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

    母亲殷小利走后,思成的班主任李彩虹老师,几乎成了他的代理妈妈。说起现在的思成,李老师说,他开朗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更加懂得体贴别人了。有一次,她感冒了,鼻梁被她拧得有点发红,丁思成看见了,马上走近她问寒问暖。他还上网查阅了不少健康资料,小大人似地叮嘱老师:“要尽量保证睡眠充足,平常多想开心的事,这样,人就不轻易生病。因为,人精神了,就会显得年轻。”

    说到这里,李老师忍不住感慨道:“殷小利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母亲,虽然她去世了,但她对孩子的教育,还在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成如今能坚强、乐观地生活学习,真的与她生前的教育分不开。”

    李老师的这番感慨,是有缘由的。前段时间,她和思成聊天,那时,他的妈妈还没去世,谈到他的家庭,思成毫无芥蒂道:“老师,我有两个爸爸妈妈爱我,我多幸福啊。”

    李老师说,单亲家庭,父母最难绕过的就是从前的矛盾。但是,殷小利不同,她从不在思成面前说任何不利于他爸爸的话,平常总是鼓励孩子多亲近父亲,逢年过节,不是提醒思成问候父亲,就是建议他,去跟父亲生活几天。

    “这个妈妈的心很大。”李老师如此评价殷小利。

    思成如何评价妈妈呢?“她会温柔地坚持。”他说:“如果我犯了错误,妈妈就会用讲故事和打比喻,我能听得懂的方式告诉我,错在了哪里。”

    “妈妈似乎也特别有办法。有时,她会突然告诉我:儿子,每当妈妈遇到困难时,想到你,妈妈就觉得力量了。现在想来,她是用这种方法激励我克服困难。”

    乐观和坚强不只是一个词,也不只是一个表情,它凝聚着一个人的精气神,引领着人不懈地朝着梦想前行。

      我是在第一次采访后的第三天,才亲眼看到了殷小利的日记。在从可园学校回报社的地铁中,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日记。然而,没看上几页,我的眼眶就湿润了。

     日记本很普通,是那种几元钱就能买上一本的60页32开笔记本。记录的内容也很简单,多数日子只是一两句话。日记不光记录着思成的学习和生活,还记录着家里的开支,甚至连银行的票据也钉在上面,以致由于时间太长,订书针都生锈了。

    无疑,这是一个既细心又用心的妈妈。她关心儿子学习,但是,更关心儿子如何做人。她看到了儿子的问题,也看到儿子在不断进步。她对儿子的不好习惯忧心忡忡,但她更对儿子充满了信心。她没少批评儿子,但更多的是鼓励儿子…… 

   

采访后记

 

    班主任李彩虹老师如此评价丁思成:他是一个阳光、正直、乐观,且极其单纯的孩子。2012年11月,丁思成当选为龙岗区团委委员,2012年底,被评为“深圳市美德少年”,目前是学校团委干事,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李老师说,丁思成能经受住失去母亲的严峻考验,与周围关爱他的人分不开。思成远在外地的舅舅,每周都会打电话给李老师,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他的阿姨,和舅舅一起分担着他的生活费用。一起生活的叔叔,照看着他的生活。可园学校,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关爱……

    尤其珍贵的是,虽然母亲不在了,但她的爱还在。这,或许就是思成坚强的动力吧。   

         

殷小利日记摘选

   

    星期一(2006年,没有具体的月日,下同):儿子上床就睡了。今天表现:棒!

    星期二:今天儿子在学校留堂了,原因说得不清楚,又想掉眼泪。明天打电话给老师。

    星期三:儿子一定要妈妈送上学,又想哭了,得改。

    星期四:儿子今天特别乖。老师在留言本上签字、表扬特别管用。

    星期四:给儿子买了许多成长故事书。

    星期五:儿子晚上有些咳。

    星期五:儿子今天很开心。

    星期五:没及时放学回家,把我吓坏了,要同他讲清楚这事。

    星期五:儿子学会做家务了,像模像样的。

    星期六:儿子晚上把爱吃的扣肉留给我两块,真的懂事了。

    星期六:儿子期考、小测试,数英经常得第一,语文还待努力。

    星期日:儿子天天复习功课到10:30,眼圈都黑了。没办法,他还是没学会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

    2010年3月18日:昨天儿子说,老师批评他作文写的乱,他当时脸色很差,并说自己都有点自卑了……昨晚想了想,还是自己管得太松了,好久没有仔细检查他的作文了。对儿子要用心,这么好的一棵苗子,别浪费了。以后,第一步,自己要带头看书、朗读。写日记或周记。第二步:不知的作业,不管是老师的,还是我自己的,都要检查、跟踪。第三步,如果儿子做得好,要奖励……

    2010年6月22日:儿子有些知道漂亮了,这回理发,还要讲发型。平时早上起来,也晓得要用电吹风把头发吹直。也变声了,小伙子了哦。只是不喜欢妈妈叫小青年。

    2010年9月2日:中学和小学,真的不一样,儿子天天晚上都要做作业,质量也比以前好多了。真的好棒!我小时候,还没他这么认真。真替儿子骄傲。

    2010年11月1日:明天准备装电脑,也不知(买电脑)对不对。看到儿子的开心,真不忍不装。

    2010年11月16日:儿子暂时还能控制不随时上网。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基本没上过。若能坚持下去,实在太好了。这对他的自我约束和控制,也是一个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